本期內容簡介
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轄臺灣戲曲中心舉辦的第二屆「臺灣戲曲藝術節」即將登場,除了呈現臺灣戲曲的面貌,本活動也成為本土戲曲與國際傳統戲曲交流的重要平臺。節目包含代表性團隊與國寶藝師推出的「戲曲臺灣」、來自世界各地的「戲曲經典」、探索當代戲曲發展可能性的「戲曲未來」等三大系列,將可豐富戲曲愛好者的視野。
戲曲臺灣 展現融舊納新特色戲曲世界千變萬化,臺灣戲曲以傳統經典為本,再闢戲曲新生機,這正是戲曲界求新求變之處。所以,戲曲不只是戲曲,它也斷代繪製了臺灣數百年來的各種面貌,使觀賞者在戲曲中更認識臺灣。
臺灣戲曲藝術節每年都會推出一檔旗艦大戲,今年登場的《當迷霧漸散》,由勇於跨界創新的一心戲劇團傾力製作。故事自霧峰林家開展,串連起臺灣的清領、日治、戰後各時期,藉此回望臺灣民主運動先驅林獻堂先生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。本劇由戲曲天后許秀年領銜主演,另邀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參與演出,演員組合橫跨各劇種菁英,絕對是一齣不容錯過的好戲!
戲曲藝術源遠流長,臺灣戲曲則更展現了融舊納新的特色。除了《當迷霧漸散》之外,本屆藝術節另有六部大戲星月交輝,包括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的《年羹堯傳奇》,是國寶級大師陳錫煌力邀歌仔戲名伶王金櫻攜手合作,重整家傳經典大戲《清宮三百年》中最為精彩的篇章,回歸掌中戲以故事「戲」、角色「戲肉」所交織的原汁原味,以精彩的戲偶型態與口白,呈現年羹堯的前半生。
連續五年獲得「傳藝金曲獎」的榮興客家採茶劇團,成立至今已三十年,本次推出舊戲重製的《地獄變》,由當家小生蘇國慶、百變精靈陳怡如、客家一哥陳思朋及最美花旦江彥瑮同臺飆戲,述說唐朝貴族間的鬥氣,藉由畫聖吳道子及畫壇新秀皇甫軫之間的畫作競爭,呈現人性的善惡面,以及兩人之間的多樣心結。
「舊事新說」則為戲曲添加新面向,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臺灣京崑劇團《良將與惡魔:雙面吳起》,由中研院戲曲院士曾永義與王瓊玲教授共同編劇,依循戰國名將吳起跌宕起伏的生命序列,映射出其文功武略及權謀詭詐兼具的雙面性格。
臺灣豫劇團的《龍袍》則為老戲新編,述說宋朝狸貓換太子的史實,劉、李二妃的宮鬥軼事,由實力派演員蕭揚玲飾演花旦應工的寇珠、劉建華以小生本行飾演陳琳、謝文琪以青衣飾演李宸妃、張瑄庭以辣旦詮釋劉妃、張育茂以丑角出演范仲華,並邀團內國寶表演藝術家王海玲、朱海珊、殷青群重磅獻演。
明華園總團的《龍城爭霸》是明華園九十周年代表作,為《么嘍正傳》的最終回,由國家文藝獎得主陳勝國的編劇,營造出懸疑的劇情,當家小生孫翠鳳與青年演員陳昭賢、陳昭婷與陳子豪同臺競藝,在看似「官逼民反」、弱肉強食的戰爭中,真正的霸主即將現身。
秀琴歌劇團演出的《安平追想曲》,以歌仔戲聲腔為底韻,卻同時擁有話劇、歌仔調、流行歌的面貌。故事發想自一九五○年左右的臺語流行歌謠,以「戲中戲」手法,將橫跨兩代的淒美愛情融入歌仔戲,猶如府城版的《蝴蝶夫人》,在過往年代,異國戀曲幾乎注定了波折,尤其當面對貧富差距等種種現實情況,連愛情的力量也顯得無奈。
- 好戲開鑼 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 從臺灣看世界,戲曲大未來(第2頁)
- 節目資訊(第4頁)
- 臺灣戲曲藝術節(第4頁)
- 春暉映像(第15頁)
- 藝術扎根推廣(第21頁)
- 藝術體驗基地─戲曲練功房:春季班(第22頁)
- 藝術體驗基地─戲曲中心的日常(第23頁)
- 朝戲講堂─戲路北斗星(第24頁)
- 節目行事曆(第27頁)
- 場館空間 交通資訊(第29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