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有DRM加密保護,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
  • 百年降生:1900-2000臺灣文學故事
  • 點閱:72
    10人已收藏
  • 並列題名:100 Years of Taiwan literature
  • 作者: 何敬堯等作 , 李時雍主編
  • 出版社:聯經出版 聯合發行總經銷
  • 出版年:2018
  • 集叢名:當代名家
  • ISBN:9789570851649
  • 格式:EPUB 流式
  • 字數:148692
  • ●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

內容簡介
一百年,一百零一個故事。這是我的世紀!
 
李時雍、何敬堯、林妏霜、馬翊航、陳允元、盛浩偉、楊傑銘、詹閔旭、鄭芳婷、蔡林縉、蕭鈞毅、顏訥,他們寫下101篇「故事」,回顧百年臺灣文學!
 

12位「80世代」,透過故事的形式,獻給所有在長夜寫作的人們、給底層的心靈、給無名者。
 
這是上一個文學百年的備忘錄,屬於「福爾摩沙」的百年風華,給下一代的島嶼紀事
從臺灣文學萌芽到正式誕生、爍爍火花迅速綻放,直至晝夜間動亂的希望明滅,《百年降生:1900-2000臺灣文學故事》以歷史為本,全新創作,在拼湊建構中,再現另一種更貼近常民生活的可能面貌,有別史料專著之龐雜細目,以時代思潮為段,從1900到2000年,一年一篇,是為上一個文學百年備忘,更期許島嶼後浪之不息;屬於「福爾摩沙」的百年風華。
 
二十世紀的臺灣文學,是一場漫長的降生,徘徊著文學者們思考與困惑的身影。這些文字紀錄照亮了歷史的空缺,留了微光。因此你將看見一個人,默默結束了他的時代,看見被遺忘的故事,看見終戰之時,鏡頭的焦點,留在南洋的密林、留在忘了將死亡帶回來的那人;風車接收到光年外的電波,現代主義成為年代的底色,《劇場》反藝術的藝術家卻來到了臺前。故事的擇取,除反映寫作者敏銳的目光,確實也呈現了千禧後的二十年間,愈成熟、更新的臺灣文學研究成果。
 
12位「80世代」的心靈史:
李時雍:故事的形式,照亮了歷史的空缺,留了微光,給所有在長夜寫作的人們、給底層的心靈、給無名者。
 
何敬堯:讓歷史能重生,幻化為照亮未來的光亮,無比祈願臺灣文學能在這座島嶼綻放出七彩斑斕的花園。
 
林妏霜:這些在時間裡慢慢成形的故事,也是為了記住因故被遺忘而從未過去的過去事。每一份詮釋不是為了確立任何邊界,可能更是試圖回應自己「從何說起」的諸多惑問與時差。
 
馬翊航:走入故事後,就得到了許多旅伴──一起寫下整個世代致島嶼的明信片吧。
 
陳允元:臺灣在世界之中!
 
盛浩偉:在我們的所知以外,臺灣文學史還藏著許多未知的故事,等待被發掘被記憶。
 
楊傑銘:臺灣的文學故事,作家的華麗時代。
 
詹閔旭:這本書是文學的故事,台灣的故事,每一位寫作者用一生換來的故事。
 
鄭芳婷:一百零一封情書,串起這座海島充滿皺摺與墨痕的百年記憶。
 
蔡林縉:於世界的光譜聆聽島嶼,百年絮語彼此牽繫而不孤寂。故事終將於未來彼端,為了存在和自由不斷前行。
 
蕭鈞毅:猶未知是文學的深夜或黎明的前夕,前輩們的生命,已在深林中留下了前行的足印。
 
顏訥:在國王嚴峻的面容前 少女用故事換取時間,驚險活過一千零一夜。 《百年降生》裡紀錄的不是天方夜譚,可每一個天色漸光的清晨,都能照出一張臉,恐懼又堅定,繼續把故事說下去 終於,百年過去,他們用故事換取的,會是什麼呢?
 
聯名推薦
 
王聰威、甘耀明、祁立峰、李屏瑤、紀大偉、陳雪、楊双子、楊凱麟


作者簡介
 
李時雍
 
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博士候選人。曾任《人間福報》副刊主編、《幼獅文藝》主編、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侯氏家族獎學金研究員。著有散文集《給愛麗絲》。

 
何敬堯
 
臺中人,一九八五年生,小說家,創作橫跨奇幻、歷史、推理。畢業於臺大外文系、清大台文所。獲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、臺大文學獎。出版有:小說《怪物們的迷宮》、《華麗島軼聞:鍵》(合著)、《妖怪鳴歌錄Formosa》,編纂《妖怪臺灣:三百年島嶼奇幻誌》。
 
林妏霜
 
一九八一年生。時差庫存者。清華大學台文所碩士畢業,現為博士生。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、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、台文館台灣文學研究獎助、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等。碩論以歌曲切入解嚴後的台灣電影,書寫異質文化與記憶。著有小說集《配音》。
 
馬翊航
 
一九八二年生,池上長大的卑南族,父親來自Kasavakan部落。臺大臺文所博士,現為《幼獅文藝》主編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。
 
陳允元
 
一九八一年生。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,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。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、目宿媒體文學顧問。學術關鍵字為殖民地時期臺灣文學與現代主義。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等。著有詩集《孔雀獸》(2011)。與黃亞歷合編《日曜日式散步者:風車詩社及其時代》(2016),獲台北國際書展年度編輯大獎、金鼎獎。
 
盛浩偉
 
1988年生,臺灣大學日文系、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。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、時報文學獎等。著有《名為我之物》,合著有《華麗島軼聞:鍵》、《終戰那一天》等。
 
楊傑銘
 
一九八二年生,靜宜大學閱讀書寫創意研發中心助理教授,南十字星文化工作室有限公司主編。
 
詹閔旭
 
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,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訪問學人(2010)、美國UCLA大學亞洲語言與文化系訪問學人(2012-2013)。著作《認同與恥辱:華語語系脈絡下的當代台灣文學生產》(2013),譯作《搜尋的日光:楊牧的跨文化詩學》(2015,與施俊州、曾珍珍合譯)。
 
鄭芳婷
 
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劇場表演博士,現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。2012年獲亞洲表演學會研究新進獎。研究領域包括:臺灣戲劇、表演理論、酷兒批判、島嶼論述。作品散見於Asian Theatre Journal、Third Text、《戲劇研究》、《考古人類學刊》、《女學學誌》等期刊及各藝術評論雜誌。
 
蔡林縉
 
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學士、現代文學研究所碩士,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洲語言文化系博士候選人。研究興趣包含臺灣現當代文學、電影研究、詩學等領域。目前專注華語語系、定居殖民主義的研究框架和臺灣文學與文化生產之間的關連。
 
蕭鈞毅
 
1988年生,清大台文所博士生。曾獲臺北文學獎小說首獎、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等文學獎若干。作品入選九歌出版《一O四小說選》,曾任電子書評刊物《秘密讀者》編輯同仁之一。主攻小說書寫與小說評論,研究則遙遙無期。
 
顏訥
 
1985年生,城市裡的鄉下人。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候選人,文章散見各副刊、雜誌、UDN鳴人堂與BIOS Monthly專欄,文學直播節目「作家事」主持人之一。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、林榮三文學獎,創作以散文與評論為主,著有散文集《幽魂訥訥》。


  • 封面
  • 書名頁
  • 作者群簡介:
  • 編序 二〇一八,百年降生
  • 目次
  • 1900-1909 臺灣本土作家漸漸脫離中國影響,臺灣文學進入啟蒙階段。
    • 一九〇〇 最終與最初
    • 一九〇一 迷路
    • 一九〇二 不滅的火種,總在絕望處新生
    • 一九〇三 文學島的麒麟兒
    • 一九〇四 衣洲與南菜園
    • 一九〇五 肉筆上色的記憶
    • 一九〇六 南面而歌
    • 一九〇七 東門官舍之佛
    • 一九〇八 島嶼及來自外星的電波
    • 一九〇九 百年前的臺灣CSI
  • 1910-1919 日治時期,日人漢文家、本土作家撐起的臺灣文學,正式成為獨立個體。
    • 一九一〇 追求文學之美的浪漫教主
    • 一九一一 彼岸的人
    • 一九一二 他的笑聲究竟是屬於哪一個母國呢?
    • 一九一三 已然置身夢界
    • 一九一四 N市北郊的母校紅磚與夢之卵
    • 一九一五 被遺忘的故事?
    • 一九一六 認同是一種學習
    • 一九一七 維繫一線斯文
    • 一九一八 巴黎花都的臺灣推理
    • 一九一九 五四與飛過海峽的蝶
  • 1920-1929 新文學時代,也是近代臺灣白話文運動的肇始階段。
    • 一九二〇 告別,不告別
    • 一九二一 日治時期的妖怪叢談
    • 一九二二 踏出第一步
    • 一九二三 上野大佛的首與體
    • 一九二四 如何測量語言的寬度
    • 一九二五 臺灣最早的夏令營
    • 一九二六 勇士當為義鬥爭
    • 一九二七 大寫人生的大旅行
    • 一九二八 十七個音裡的臺灣風景
    • 一九二九 遲到的日本漢詩人
  • 1930-1939 日治時期,臺灣鄉土話文論戰,末期因中日開戰,受皇民化運動而緊縮。
    • 一九三〇 上海的情欲與憂鬱
    • 一九三一 神佛大戰、妖精現形的小封神
    • 一九三二 古都的天際線
    • 一九三三 日本時代的臺北城浮世繪
    • 一九三四 無花的薔薇生在無語的春天
    • 一九三五 合久必分之年
    • 一九三六 滾滾黑潮,有蝶飛翔
    • 一九三七 也許,在六月的那一天
    • 一九三八 空白與黑夜
    • 一九三九 交錯的視線
  • 1940-1949 賴和、楊逵、吳濁流,三人的大河時代。
    • 一九四〇 天亮前的幻影
    • 一九四一 臺灣的民俗學雜誌始祖
    • 一九四二 我的志願
    • 一九四三 吃夢的夢獸
    • 一九四四 求索
    • 一九四五 死亡的餘生
    • 一九四六 月光光
    • 一九四七 天猶未亮
    • 一九四八 探問臺灣文學的意義
    • 一九四九 天剛亮隨即又陰暗下去
  • 1950-1959 日治結束,戒嚴時期,反共文學與懷鄉文學興盛。
    • 一九五〇 黑處能有什麼?
    • 一九五一 消失的虹
    • 一九五二 南洋來的留學生
    • 一九五三 來到島上的飛馬
    • 一九五四 全民靈魂清潔運動
    • 一九五五 成為細流
    • 一九五六 黃荷生和他的弟弟
    • 一九五七 那麼遠,那麼近,鍾理和與他的文友們
    • 一九五八 我們的朋友胡適之
    • 一九五九 舊書攤和咖啡館
  • 1960-1969 現代主義文學、新劇場、現代詩等興起的時代。
    • 一九六〇 失敗的自由
    • 一九六一 疊現的空白
    • 一九六二 烽火再起,文化東西軍的紙上征戰
    • 一九六三 她的名字是夏丹琪
    • 一九六四 雨水與火種
    • 一九六五 等待果陀
    • 一九六六 一個人的畫派
    • 一九六七 青年與世界的劇展上演
    • 一九六八 有時結束,有時開始,面向恐怖的文學
    • 一九六九 變換的時代
  • 1970-1979 尋求自我認同的臺灣文學,爆發鄉土文學論戰。
    • 一九七〇 致千年後的讀者
    • 一九七一 域內的域外
    • 一九七二 持攝影機的小說家
    • 一九七三 兩生花的世界
    • 一九七四 遠方的尹縣長
    • 一九七五 寫實的反覆
    • 一九七六 關公大戰外星人
    • 一九七七 路的兩端
    • 一九七八 剪除與補綴
    • 一九七九 回歸現實,鄉土與政治
  • 1980-1989 臺灣文學主體性確立,多元化文學、母語文學興起。
    • 一九八〇 逝去的是夢,不是毅力
    • 一九八一 傷痕有傷痕的允許
    • 一九八二 臺灣新浪潮來了
    • 一九八三 紅樓夢
    • 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.備忘錄
    • 一九八五 冬天的眼睛
    • 一九八六 不再乾淨明亮的地方
    • 一九八七 我們有墓誌銘
    • 一九八八 來不及解嚴的,島上愛與死
    • 一九八九 老海人
  • 1990-2000 臺灣文學經典化階段,網路文學、新型態文學繁盛。
    • 一九九〇 致星球以時間
    • 一九九一 告別冷戰,面向新世界
    • 一九九二 臺灣後殖民事件簿
    • 一九九三 島嶼身體漸漸光
    • 一九九四 自己的名字
    • 一九九五 臺灣末日預言書
    • 一九九六 火熄滅了,林燿德
    • 一九九七 幻滅與新生
    • 一九九八 超級公民
    • 一九九九 火焰蟲照路
    • 二〇〇〇 一一走進那良夜
  • 附錄 事件年表
  • 版權頁
  • 封底
紙本書 NT$ 420
單本電子書
NT$ 273

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?馬上免費安裝~
QR 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