租期14天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5-03
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》自2001年出版以來,迄2007年底共出版六冊。本書以《上博楚竹書》(一)~(六)為主要的研究範圍,旁及楚系文字及其他古文字材料。
全書內容軸心在「楚文字」的研究,可以分為三大部分:第一部份是「《上博楚竹書》字詞柬釋」,柬選竹書文本有疑問之處作考釋;第二部分是「《上博楚竹書》文字資料運用及相關文字考釋」,是利用學界考釋《上博楚竹書》的最新成果來重讀舊有的材料;第三部分是「以古文字的角度討論《上博楚竹書》文本來源」,主要是從文字的角度出發,根據抄書人所寫的文字形體及用字習慣來判斷竹書來自哪一個國家。本書是作者近年來研究楚文字心得的成果,期能對戰國文字的研究提供參考。
- 季序(第001頁)
- 第一章 緒論(第1頁)
- 第二章 《上博楚竹書》字詞柬釋(第7頁)
- 一、前言(第8頁)
- 二、《上博楚竹書(一).緇衣》簡1「服」字再議(第8頁)
- 三、《上博楚竹書(二)》字詞叢考(第16頁)
- 四、《上博楚竹書(四)》字詞叢考(第34頁)
- 五、《上博楚竹書(五)》字詞叢考(第61頁)
- 六、《上博楚竹書(六)》字詞叢考(第88頁)
- 第三章 《上博楚竹書》文字資料運用及相關文字考釋(第129頁)
- 一、前言(第130頁)
- 二、楚銅貝「豕」或「彖」字考釋(第131頁)
- 三、利用《上博楚竹書》字形考釋金文二則(第133頁)
- 四、試論楚文字從「 」偏旁的幾個字(第139頁)
- 五、楚文字「炅」字及從「炅」之字再議——兼論傳鈔古文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(第155頁)
- 六、楚文字訛混現象舉例(第172頁)
- 七、「訊」字形體演變臆說(第199頁)
- 八、《說文》古文補說二則(第201頁)
- 九、《信陽楚簡》遣冊考釋一則(第204頁)
- 十、《上博(六).用曰》的「欠」旁及相關幾個字(第208頁)
- 十一、《上博(六).孔子見季桓子》(第209頁)
- 第四章 以古文字的角度討論《上博楚竹書》文本來源(第211頁)
- 一、前言(第212頁)
- 二、學者對於竹書底本的看法(第212頁)
- 三、《上博楚竹書(三).周易》底本國別討論(第218頁)
- 四、《上博楚竹書(四).曹沫之陣》底本國別討論(第233頁)
- 五、《上博楚竹書(五).鮑叔牙與隰朋之諫》底本國別討論(第245頁)
- 六、《上博楚竹書(二).昔者君老》底本國別討論(第247頁)
- 七、《上博楚竹書(六).孔子見季桓子》底本國別討論(第250頁)
- 引用書目(第251頁)
- 後記(第285頁)
紙本書 NT$ 460
單本電子書
NT$
391
點數租閱
20點
租期14天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5-03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5-03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