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F JPG
本書有DRM加密保護,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
  • 國片電影史話:跨世紀華語電影創意的先行者
  • 點閱:109
    46人已收藏
  • 作者: 黃仁著
  • 出版社:臺灣商務印書館
  • 出版年:2010
  • 集叢名:新萬有文庫
  • ISBN:9789570524819
  • 格式:PDF,JPG
  • 頁數:480

本書主要介紹對臺灣很有貢獻,卻往往被人遺忘,被人忽視,或遭受委屈人士,例如我國第一位留美攝影師王士珍,多年來遭受委屈,有志難伸。在保守年代最勇於創新的作家導演潘壘,五○年代他替中影拍了一部描寫女人性苦悶的《颱風》,邵逸夫大大為讚賞,還有臺灣第一位留美導演陳耀圻,也受過很多委屈。被稱為新電影新導演保母的明驥,更擔當過許多不為人知的責難重任。

在中影製作《英烈千秋》等名片的張法鶴為何默默無聞。

當然予臺灣人驕傲的大導演李安,告訴你如何征服好萊塢、如何讓西方人接受他的東方思想的影片,同樣讓臺灣人驕傲的大導演侯孝賢,拍法語片、日語片後,正帶領臺灣電影走向國際化。

還有唯一出身導演的電影官廖祥雄、出身美術設計的王童、最會省錢省時的劉家昌、最具創意的電影編劇吳念真、中國電影理論先驅的臺灣人劉吶鷗、追悼勞累終生的快手導演丁善璽、創造兩岸電影雙贏的領航者李行、國際大製片家徐楓、吳思遠及導演謝晉、張藝謀、陳凱歌,攝影師李屏賓、林贊庭與林良忠,皆都是為國片邁向國際化的先鋒。

本書特色:

從我國第一位留美攝影師王士珍、到大導演李安,介紹二十位重要電影人卓越貢獻。

或被人遺忘、或被人忽略,甚至遭受委屈,本書道盡臺灣電影先趨不為人知的付出與遭遇。

黃仁

本名黃定成,福建連城人,1925年生。

於1946年來臺後,於1948年起主編《臺北晚報》影劇版兼編多種影劇雜誌,1950年《經濟時報》創刊時入社,1951年轉至《聯合報》任職長達四十三年。1964年臺中《臺灣日報》創辦初期,黃仁兼編民族晚報影劇版,再兼臺灣日報影劇版,自辦今日電影雜誌發行人兼主編十年。這期間於1976年1月起兼編美國世界日報「臺港影劇版」,在臺灣編好以人造衛星電傳美國。1985年8月21日起受聘臺灣省文獻會擔任特約撰述委員。1993年9月15日聯合報退休後,續在大成報、世界論壇報服務五年。

曾擔任電影金馬獎評審委員、電視金鐘獎評審委員、國家文藝獎評審委員、電影輔導金評審委員、新聞局電影處影檢查委員。

獲中國文藝協第三十七屆文藝獎電影評論獎、獲新聞局慶祝臺語片五十週年特別貢獻獎、獲四十五屆金馬獎頒發特別貢獻獎、獲中華民國編輯人協會頒發資深優秀編輯獎,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及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收藏不少黃仁著作。

  • 我國第一位留美電影攝影師 王士珍(第1頁)
  • 保守年代最勇於創新的作家導演 潘壘(第15頁)
  • 開拓國際合作的製片人 張法鶴(第49頁)
  • 臺灣新電影新導演的保母 明驥(第87頁)
  • 追尋中國傳統文化風格的 廖祥雄(第111頁)
  • 臺灣第一位留美返國的導演 陳耀圻(第139頁)
  • 繼承中國電影傳統的創意大師 侯孝賢(第157頁)
  • 在傳統中創新的導演和美術設計師 王童(第189頁)
  • 最會省錢省時的導演 劉家昌(第209頁)
  • 最具創意的電影編劇 吳念真(第237頁)
  • 追悼勞累終身的快手導演 丁善璽(第253頁)
  • 中國電影理論的先驅 劉吶鷗(第265頁)
  • 創造兩岸電影雙贏的領航者 李行(第315頁)
  • 由影后到傑出國際製片人之路 徐楓(第345頁)
  • 眼光獨到的全方位電影巨人 吳思遠(第363頁)
  • 最善把握時機創造機會的 謝晉(第389頁)
  • 橫跨商業與藝術的電影大師 張藝謀(第407頁)
  • 引領風騷的中國電影貴族 陳凱歌(第421頁)
  • 享譽中國大陸的國際級攝影師 李屏賓(第435頁)
  • 最具影響力的好萊塢華人導演 李安(第443頁)
  • 謝啟(第462頁)
紙本書 NT$ 450
單本電子書
NT$ 315

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?馬上免費安裝~
QR 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