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[2018年08月號] [ISSUE 47]:明日戰場 2030
-
點閱:142
36人已收藏
- 作者: LiveABC互動英語教學集團編輯
- 出版社:希伯崙股份有限公司
- 出版年:2018.08
- 格式:PDF,JPG
- 頁數:92
本期內容簡介
編輯室的話
在1993 年上映的《侏羅紀公園》裡,主角之一的古生物學家亞倫.葛蘭特道出了經典台詞:「生命找到了自己的出路。(Lifefound a way.)」而6600 萬年前,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發生的小行星撞擊事件或許便體現了這句話。當時,撞擊所造成的極端天候讓多數物種(如恐龍)就此從地球消失。然而,某些生物卻因先天優勢而得以倖存,持續演化並存活至今。這次的〈現代活恐龍〉(p.72)就要帶大家一窺那些在絕境中發現了新出路的物種,以及生活在你我之間的恐龍直系血脈。
縱觀地球歷史,在恐龍從地表消失之前,早已有無數的古生物埋骨於此。地底堆積的生物殘骸在高溫、高壓和化學反應下,形成今日所見的石油。自工業革命以來,燃燒化石燃料讓溫室效應日趨嚴重,科學家與工程師也盡全力尋找新的能源選項(如太陽能)。而作為全球首個不使用燃料環遊世界的飛機,「陽光動力2 號」又會帶來哪些科技啟發?且讓〈太陽能動力飛機〉(p.56)為你揭曉!
當然,人類的野心並未止於翱翔天際。自蘇聯衛星史普尼克1 號在1957 年進入太空以來,人類對廣袤星空的憧憬不曾磨滅。美蘇間的競賽彷彿開啟了通往無垠太空的大門,登月、發射火星探測車等皆是出於人類對太空的無盡嚮往。但在60 多年的太空探索後,人類在地球軌道上遺留了大量垃圾,不論是細微的碎片或廢棄的衛星都可能大幅影響往後的太空任務。本期的〈太空垃圾〉(p.26)將為你細說地球軌道上的殘骸會帶來何種隱患,而科學家又提出了哪些因應之道。
- Regulars(第8頁)
- 全球瞭望(第8頁)
- 問問題 長知識(第84頁)
- 現代人該知道(第88頁)
- 金頭腦大考驗(第89頁)
- 科技大觀(第14頁)
- 明日戰場2030(第14頁)
- 桌上型攪拌機(第22頁)
- iPhone X 內部大觀(第24頁)
- 太空探索(第26頁)
- 太空垃圾(第26頁)
- 快速電波爆發(第32頁)
- 球狀星團(第32頁)
- 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火箭(第33頁)
- 為什麼太陽系是平的?(第33頁)
- 替換太陽(第34頁)
- 環境生態(第36頁)
- 寄生大軍入侵(第36頁)
- 環境大人物──諾曼.布勞格(第44頁)
- 墨西哥毒穴(第46頁)
- 蝙蝠辨識裝置(第46頁)
- 霜震(第47頁)
- 忙碌的蜜蜂(第48頁)
- 交通運輸(第56頁)
- 太陽能動力飛機(第56頁)
- 打造完美衝浪板(第60頁)
- 液壓煞車(第61頁)
- 飛機窗戶上的孔洞(第61頁)
- 科學新知(第63頁)
- 安慰劑效應(第63頁)
- 身體部位壽命一覽(第68頁)
- 低溫症vs高熱症(第70頁)
- 歷史回顧(第72頁)
- 現代活恐龍(第72頁)
- 布魯內爾的壓塊機(第78頁)
- 書口畫(第78頁)
- 南京的琉璃塔(第79頁)
- 佛羅倫斯大教堂(第80頁)
- 兵馬俑大軍(第82頁)
紙本書 NT$ 220
單本電子書
NT$
165
其他刊期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