租期14天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4-05
本研究為劇場服裝設計創作實務研究,內容是以二OO五年《非常活力非洲樂舞情》,及二OO六年演出的莎翁名劇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,兩齣劇場服裝設計作品為研究主體,探討尋找當代台灣原住民編織工藝的另類美學形式。這兩齣表演服裝作品的設計與製作,都根植在作者自二OO四年開始以兩年時間進行的部落田野研究,與學習原住民傳統織布與竹藤編織技藝的工藝基礎之上;並在現代劇場中創意應用該傳統技藝。作者認為現代原住民的傳統織品,不應該僅是作為保護傳統文化的手段,或是為經濟市場所需而生產的商品。因此透過劇場藝術的形式活在原住民傳統的編織技藝,建構「舊傳統」的「新認同」。
- 前言:從劇場到部落(第I頁)
- 目 錄(第IV頁)
- 圖表目錄(第VI頁)
- 展演與展覽目錄(第VIII頁)
- 第一章 緒論(第1頁)
- 一、研究主旨(第2頁)
- 二、台灣原住民編織工藝現況與研究問題(第3頁)
- 三、即興創意與傳統的演化(第7頁)
- 四、懷舊、記憶與傳統的創新(第10頁)
- 五、文獻回顧與研究策略(第13頁)
- 六、田野調查、設計實務、展覽(第16頁)
- 附錄一 設計製作與田野調查工作時間表(第25頁)
- 第二章 《非常活力非洲樂舞情》服裝設計(第29頁)
- 一、創意的神話(第30頁)
- 二、瑕疵美學(第37頁)
- 三、《非常活力非洲樂舞情》服裝設計構思與製作(第41頁)
- 附錄二 《非常活力非洲樂舞情》服裝作品照片(第53頁)
- 第三章 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服裝設計(第63頁)
- 一、台灣原住民織布工藝的文化認同(第64頁)
- 二、 認同危機(第68頁)
- 三、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服裝設計構思(第72頁)
- 四、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服裝製作(第76頁)
- 附錄三 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服裝作品照片(第85頁)
- 第四章 展 覽(第103頁)
- 一、跨文化交流促進傳統創新(第104頁)
- 二、差異與衍異(第108頁)
- 三、展覽作品(第110頁)
- 附錄四 「軸」影像日誌(第121頁)
- 結語(第167頁)
- 引用資料(第170頁)
- 作者資歷、出版品、設計作品一覽表(第174頁)
紙本書 NT$ 500
單本電子書
NT$
350
點數租閱
20點
租期14天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4-05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4-05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