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希利爾講藝術史
-
點閱:819
379人已收藏
- 作者: 維吉爾.希利爾(Virgil Mores Hillyer)著 , 王奕偉譯
- 出版社:海鴿文化出版 創智文化總經銷
- 出版年:2017
- 集叢名:古學今用:88
- ISBN:9789863920939
- 格式:PDF,JPG
- 頁數:324
租期14天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3-31
內容簡介
維吉爾.希利爾:
「只要有創意,塗鴉和堆雪人也是藝術!」
奇才達文西
1452年4月15日,達文西出生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美麗村莊。在他呱呱墜地的時候,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可愛的男嬰將會對藝術和科學產生重要的影響。
達文西有很多身分,他是思想深邃的哲學家,還是才華橫溢的音樂家,也是學識淵博的科學家。同時,他還是一位天才的畫家。多種才華和多樣身分,導致達文西在繪畫上投入時間不多,只有寥寥幾幅畫作流傳。但是誰也不會否認,他的每幅畫作都是偉大的藝術品。
發生在法國羅浮宮的名畫竊盜案,曾經震驚世界。人們不禁猜測,到底是誰有飛簷走壁的本領,竟然可以順利通過羅浮宮的嚴密防衛。被盜走的繪畫作品中,有一幅畫作叫做《蒙娜麗莎》,就是出自達文西之手。雖然這幅畫作已經被找回,並且被妥善珍藏於羅浮宮,但是偷竊者依然逍遙法外。
這幅畫作最令人驚歎的地方是:蒙娜麗莎臉上露出的「神秘微笑」。不同的觀賞者在不同的時間去看,她的笑容似乎會發生變化,有時候溫柔羞澀,有時候略顯憂鬱,有時候顯得嚴肅,有時候嘴角似乎帶著譏誚和揶揄。這名義大利貴婦彷彿活在畫布上,似乎是洞察世間所有奧秘,才可以露出那種笑容。
除了「神秘微笑」以外,這幅畫作還有很多細節值得細細品味。
例如:達文西瞭解如何運用陰影和光線,以及如何處理從明亮部分到陰影部分的過渡,所以畫中人物逼真,不像其他畫作那樣扁平。
再如:細看蒙娜麗莎身後的風景,近景比遠景更清晰,山谷和河流就像真實風景向遠處延伸。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,是因為達文西考慮到空氣對近景和遠景的影響:隨著空氣增多,透過它看到的事物就會越模糊。
在達文西之前,從來沒有人使用這兩種繪畫技巧,他為繪畫藝術開創全新方法,後世畫家紛紛學習借鑒。
《最後的晚餐》也是世界美術寶庫的典範作品。很難想像,這幅畫作最初是被畫在義大利一個修道院裡低矮潮濕的房間牆壁上。
人們對這幅畫作的內容不陌生:耶穌得知自己被門徒猶大出賣,在晚餐的時候說:「你們之中,有一個人出賣我。」這句話讓在座眾門徒感到震驚。達文西選取這個瞬間作畫,十二位門徒反應完全不同:有些向耶穌表示忠誠,有些迷惑不解地向長者詢問,有些強烈要求追查是誰……整個場面騷動不安。叛徒猶大由於情緒緊張,露出驚恐的神色,他的身體稍微向後仰,一隻手裡還緊緊握著出賣耶穌獲得的酬勞——一個裝有三十塊銀幣的錢袋。
在這幅畫作中,各種情緒交織碰撞,有憤怒、有驚惶、有恐懼、有傷心……達文西透過對人物的表情和坐姿與手勢等細節的準確掌握,成功描繪這個複雜的場面。為此,他拜訪很多聾啞人士,細心觀察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。
《最後的晚餐》真是一個倒楣的傢伙!很長一段時間裡,這幅畫作無法進入美術館,因為達文西把它畫在牆壁上。一般來說,畫家會選擇剛粉刷還沒有乾透的石灰牆創作,顏料才可以滲進石灰,長久地保存。但是,喜歡嘗試新方法的達文西,把這幅畫作畫在乾石灰牆上。事實證明,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。
我們之前已經說過,這幅畫作誕生在一個低矮潮濕的房間。幾年之後,畫作開始從牆壁上脫落,雖然其他畫家及時對其進行修補,但是整個壁畫還是失去原本風貌。更讓人心痛的是,後來修道院的修士在這面牆壁上開一扇門,門的頂部就在這幅畫作底部的正中央,耶穌和三個門徒的腳遭到破壞,而且鑽牆修門的巨大力量,讓這幅畫作很多地方成為碎片。
禍不單行,拿破崙的軍隊攻入義大利,壁畫所在的房間不幸淪為馬廄。那些士兵為了取樂,竟然把叛徒猶大當作目標,紛紛朝他扔靴子,讓壁畫更殘破不堪。
值得慶幸的是,一位義大利人找到讓壁畫永遠保存在牆壁上的方法,挽救這幅珍貴的作品。這個義大利人盡力清理其他畫家留在壁畫上的痕跡,恢復它以前的模樣。經過他的努力,這幅畫作已經比之前幾百年更好。
達文西還有一幅作品,名字叫做《岩間聖母》:聖母瑪麗亞在畫面中央,右手抱著嬰兒耶穌,聖約翰和天使圍繞在聖母身邊。達文西將他們置身於有花草點綴的岩洞之間,從岩石的縫隙中,可以看到美麗的藍色瀑布和綠色植物。擁有自然科學知識的累積,達文西比他同時代的任何人更瞭解植物。從《岩間聖母》這幅畫作上,我們可以清楚地辨別銀蓮花與紫羅蘭和蕨類植物,讓畫作顯得更樸實而生動。
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,他們就像許多顆星辰,點亮黑暗的夜空。達文西,這位時代的巨人,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。
【長畫廊】——蒙娜麗莎微笑的「成分」
500多年以來,人們一直在探尋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後到底隱藏什麼神秘的力量,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陶醉其中。她時而溫柔,時而惆悵,時而嚴肅,時而譏誚,微笑轉瞬即逝,卻又亙古永恆。
後來,荷蘭阿姆斯特丹一所大學的研究者,對蒙娜麗莎微笑的內容進行分析,認為其中包括83%的高興、9%的厭惡、6%的恐懼、2%的憤怒。如此理性的資料,未必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認同,但是卻提供一種研究蒙娜麗莎微笑的新思路。
本書特色
■《紐約時報》高度讚賞,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藝術讀物!
本書介紹三個部分的內容——繪畫、建築、雕塑。針對這三個部分,作者都是按照編年體的形式,描述世界各地的繪畫、建築、雕塑歷史,將家喻戶曉的藝術作品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,讓這些看似距離日常生活十分遙遠的藝術變得觸手可及,使我們對古今的藝術作品有全面的認識,從不知變為行家。本套書被歐美國家譽為「最受歡迎的藝術讀物」,已翻譯成20多種語言,全球銷售超過1000萬套!
■美國外交部鼎力推薦,媒體票選「影響一生的十大圖書」之一!
作者詳細介紹那些赫赫有名的藝術家和他們流芳千古的作品,並且透過許多生活中的故事,講述作品的誕生過程。本書收錄上百幅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圖片,包括:古埃及、古希臘、義大利、德國、荷蘭、西班牙、法國、英國、美國等國的名家作品,集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,目的在於:將藝術世界以生活化的姿態呈現在讀者面前,喚起讀者對藝術的熱愛。
■維吉爾.希利爾――「卡爾維特學校」第一任校長,影響美國教育百年的人物!
哈佛大學畢業以後,希利爾投身於中小學教育。1899年,成為「卡爾維特學校」第一任校長。作為教育家的希利爾,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複雜知識變得簡單有趣。因此,他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人類成長的規律,為讀者編寫一套妙趣橫生的讀物,就是這套叢書的由來。
1452年4月15日,達文西出生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美麗村莊。在他呱呱墜地的時候,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可愛的男嬰將會對藝術和科學產生重要的影響。
達文西有很多身分,他是思想深邃的哲學家,還是才華橫溢的音樂家,也是學識淵博的科學家。同時,他還是一位天才的畫家。多種才華和多樣身分,導致達文西在繪畫上投入時間不多,只有寥寥幾幅畫作流傳。但是誰也不會否認,他的每幅畫作都是偉大的藝術品。
發生在法國羅浮宮的名畫竊盜案,曾經震驚世界。人們不禁猜測,到底是誰有飛簷走壁的本領,竟然可以順利通過羅浮宮的嚴密防衛。被盜走的繪畫作品中,有一幅畫作叫做《蒙娜麗莎》,就是出自達文西之手。雖然這幅畫作已經被找回,並且被妥善珍藏於羅浮宮,但是偷竊者依然逍遙法外。
這幅畫作最令人驚歎的地方是:蒙娜麗莎臉上露出的「神秘微笑」。不同的觀賞者在不同的時間去看,她的笑容似乎會發生變化,有時候溫柔羞澀,有時候略顯憂鬱,有時候顯得嚴肅,有時候嘴角似乎帶著譏誚和揶揄。這名義大利貴婦彷彿活在畫布上,似乎是洞察世間所有奧秘,才可以露出那種笑容。
除了「神秘微笑」以外,這幅畫作還有很多細節值得細細品味。
例如:達文西瞭解如何運用陰影和光線,以及如何處理從明亮部分到陰影部分的過渡,所以畫中人物逼真,不像其他畫作那樣扁平。
再如:細看蒙娜麗莎身後的風景,近景比遠景更清晰,山谷和河流就像真實風景向遠處延伸。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,是因為達文西考慮到空氣對近景和遠景的影響:隨著空氣增多,透過它看到的事物就會越模糊。
在達文西之前,從來沒有人使用這兩種繪畫技巧,他為繪畫藝術開創全新方法,後世畫家紛紛學習借鑒。
《最後的晚餐》也是世界美術寶庫的典範作品。很難想像,這幅畫作最初是被畫在義大利一個修道院裡低矮潮濕的房間牆壁上。
人們對這幅畫作的內容不陌生:耶穌得知自己被門徒猶大出賣,在晚餐的時候說:「你們之中,有一個人出賣我。」這句話讓在座眾門徒感到震驚。達文西選取這個瞬間作畫,十二位門徒反應完全不同:有些向耶穌表示忠誠,有些迷惑不解地向長者詢問,有些強烈要求追查是誰……整個場面騷動不安。叛徒猶大由於情緒緊張,露出驚恐的神色,他的身體稍微向後仰,一隻手裡還緊緊握著出賣耶穌獲得的酬勞——一個裝有三十塊銀幣的錢袋。
在這幅畫作中,各種情緒交織碰撞,有憤怒、有驚惶、有恐懼、有傷心……達文西透過對人物的表情和坐姿與手勢等細節的準確掌握,成功描繪這個複雜的場面。為此,他拜訪很多聾啞人士,細心觀察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。
《最後的晚餐》真是一個倒楣的傢伙!很長一段時間裡,這幅畫作無法進入美術館,因為達文西把它畫在牆壁上。一般來說,畫家會選擇剛粉刷還沒有乾透的石灰牆創作,顏料才可以滲進石灰,長久地保存。但是,喜歡嘗試新方法的達文西,把這幅畫作畫在乾石灰牆上。事實證明,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。
我們之前已經說過,這幅畫作誕生在一個低矮潮濕的房間。幾年之後,畫作開始從牆壁上脫落,雖然其他畫家及時對其進行修補,但是整個壁畫還是失去原本風貌。更讓人心痛的是,後來修道院的修士在這面牆壁上開一扇門,門的頂部就在這幅畫作底部的正中央,耶穌和三個門徒的腳遭到破壞,而且鑽牆修門的巨大力量,讓這幅畫作很多地方成為碎片。
禍不單行,拿破崙的軍隊攻入義大利,壁畫所在的房間不幸淪為馬廄。那些士兵為了取樂,竟然把叛徒猶大當作目標,紛紛朝他扔靴子,讓壁畫更殘破不堪。
值得慶幸的是,一位義大利人找到讓壁畫永遠保存在牆壁上的方法,挽救這幅珍貴的作品。這個義大利人盡力清理其他畫家留在壁畫上的痕跡,恢復它以前的模樣。經過他的努力,這幅畫作已經比之前幾百年更好。
達文西還有一幅作品,名字叫做《岩間聖母》:聖母瑪麗亞在畫面中央,右手抱著嬰兒耶穌,聖約翰和天使圍繞在聖母身邊。達文西將他們置身於有花草點綴的岩洞之間,從岩石的縫隙中,可以看到美麗的藍色瀑布和綠色植物。擁有自然科學知識的累積,達文西比他同時代的任何人更瞭解植物。從《岩間聖母》這幅畫作上,我們可以清楚地辨別銀蓮花與紫羅蘭和蕨類植物,讓畫作顯得更樸實而生動。
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,他們就像許多顆星辰,點亮黑暗的夜空。達文西,這位時代的巨人,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。
【長畫廊】——蒙娜麗莎微笑的「成分」
500多年以來,人們一直在探尋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後到底隱藏什麼神秘的力量,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陶醉其中。她時而溫柔,時而惆悵,時而嚴肅,時而譏誚,微笑轉瞬即逝,卻又亙古永恆。
後來,荷蘭阿姆斯特丹一所大學的研究者,對蒙娜麗莎微笑的內容進行分析,認為其中包括83%的高興、9%的厭惡、6%的恐懼、2%的憤怒。如此理性的資料,未必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認同,但是卻提供一種研究蒙娜麗莎微笑的新思路。
本書特色
■《紐約時報》高度讚賞,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藝術讀物!
本書介紹三個部分的內容——繪畫、建築、雕塑。針對這三個部分,作者都是按照編年體的形式,描述世界各地的繪畫、建築、雕塑歷史,將家喻戶曉的藝術作品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,讓這些看似距離日常生活十分遙遠的藝術變得觸手可及,使我們對古今的藝術作品有全面的認識,從不知變為行家。本套書被歐美國家譽為「最受歡迎的藝術讀物」,已翻譯成20多種語言,全球銷售超過1000萬套!
■美國外交部鼎力推薦,媒體票選「影響一生的十大圖書」之一!
作者詳細介紹那些赫赫有名的藝術家和他們流芳千古的作品,並且透過許多生活中的故事,講述作品的誕生過程。本書收錄上百幅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圖片,包括:古埃及、古希臘、義大利、德國、荷蘭、西班牙、法國、英國、美國等國的名家作品,集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,目的在於:將藝術世界以生活化的姿態呈現在讀者面前,喚起讀者對藝術的熱愛。
■維吉爾.希利爾――「卡爾維特學校」第一任校長,影響美國教育百年的人物!
哈佛大學畢業以後,希利爾投身於中小學教育。1899年,成為「卡爾維特學校」第一任校長。作為教育家的希利爾,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複雜知識變得簡單有趣。因此,他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人類成長的規律,為讀者編寫一套妙趣橫生的讀物,就是這套叢書的由來。
- 前言(第3頁)
- 繪畫篇(第11頁)
- 第 1 章:世界上最早的圖畫(第13頁)
- 第 2 章:意義奇特的埃及壁畫(第18頁)
- 第 3 章:兩河流域的繪畫新技巧(第22頁)
- 第 4 章:古希臘的偉大畫家(第26頁)
- 第 5 章:天才徒弟(第30頁)
- 第 6 章:鍾情於聖經故事的畫家(第34頁)
- 第 7 章:「古希臘風」捲土重來(第38頁)
- 第 8 章:著名的義大利畫家(第42頁)
- 第 9 章:英年早逝的天才——拉斐爾(第46頁)
- 第 10 章:會繪畫的雕塑家(第49頁)
- 第 11 章:奇才達文西(第53頁)
- 第 12 章:畫家輩出的威尼斯水城(第57頁)
- 第 13 章:裁縫的安德烈亞和光影魔術師(第61頁)
- 第 14 章:畫家的第二故鄉(第65頁)
- 第 15 章:別致的荷蘭肖像畫(第69頁)
- 第 16 章:德國肖像畫高手(第73頁)
- 第 17 章:被遺忘在時光裡的畫家(第76頁)
- 第 18 章:三位偉大的西班牙畫家(第79頁)
- 第 19 章:風景畫和看板(第84頁)
- 第 20 章:古典主義畫派的誕生(第88頁)
- 第 21 章:不再沉寂的英國畫家(第93頁)
- 第 22 章:三個英國人(第97頁)
- 第 23 章:充滿藝術細胞的窮畫家(第101頁)
- 第 24 章:印象派畫家的新技巧(第105頁)
- 第 25 章:經歷離奇的後印象派畫家(第109頁)
- 第 26 章:整天奇思妙想的畫派(第113頁)
- 第 27 章:現代畫派的大人物(第117頁)
- 建築篇(第121頁)
- 第 28 章:最老的房屋(第123頁)
- 第 29 章:千年不朽的神廟(第128頁)
- 第 30 章:樸實無華的宮殿(第131頁)
- 第 31 章:完美的帕德嫩神廟(第136頁)
- 第 32 章:有性別的建築(第141頁)
- 第 33 章:花樣百出的柱子(第145頁)
- 第 34 章:精明的羅馬工程師(第149頁)
- 第 35 章:城牆外的聖保祿大教堂(第154頁)
- 第 36 章:氣勢磅礡的拜占庭風格(第158頁)
- 第 37 章:遲來的修道院(第163頁)
- 第 38 章:遍布歐洲的羅馬式建築(第167頁)
- 第 39 章:古堡尋蹤(第171頁)
- 第 40 章:神秘感十足的哥德式建築(第174頁)
- 第 41 章:法國的哥德式教堂(第178頁)
- 第 42 章:法國和英國各異其趣的教堂(第181頁)
- 第 43 章:一起環遊歐洲(第184頁)
- 第 44 章:佛羅倫斯大教堂遺留的難題(第188頁)
- 第 45 章: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(第192頁)
- 第 46 章:典雅的英倫風格(第196頁)
- 第 47 章:法國塞納河畔的名勝(第200頁)
- 第 48 章:掙脫束縛的巴洛克風格(第205頁)
- 第 49 章:最華麗的紀念碑(第208頁)
- 第 50 章:在美國盛行的「殖民式」風格(第211頁)
- 第 51 章:誕生於荒地的美國首都(第217頁)
- 第 52 章:架在陸地上的彩虹——橋樑(第221頁)
- 第 53 章:平地崛起的摩天大樓(第226頁)
- 第 54 章:注重功能主義的新式建築(第230頁)
- 雕塑篇(第235頁)
- 第 55 章:從有雕像開始(第237頁)
- 第 56 章:巨人和小矮人並存的國家(第242頁)
- 第 57 章:亞述人的雕塑藝術(第247頁)
- 第 58 章:久負盛名的希臘大理石雕像(第251頁)
- 第 59 章:不一樣的雕像,一樣的「站姿」(第255頁)
- 第 60 章:偉大的希臘雕塑家(第258頁)
- 第 61 章:長著希臘鼻的神像(第263頁)
- 第 62 章:「受難」的雕塑(第267頁)
- 第 63 章:袖珍雕塑(第272頁)
- 第 64 章:日常雕塑(第275頁)
- 第 65 章:半身像和浮雕(第278頁)
- 第 66 章:雕塑的棲身之地(第281頁)
- 第 67 章:天堂之門的由來(第284頁)
- 第 68 章:爆發「春倦症」的歐洲(第287頁)
- 第 69 章:義大利騎士雕像(第291頁)
- 第 70 章:無人不知的全能型雕刻家(第295頁)
- 第 71 章:金匠巧手(第299頁)
- 第 72 章:低谷期的雕刻家們(第303頁)
- 第 73 章:雕塑界的慈善家們(第306頁)
- 第 74 章:喜歡雕刻動物的雕刻家(第309頁)
- 第 75 章:自由照耀世界(第313頁)
- 第 76 章:正在思考的雕像(第315頁)
- 第 77 章:繼往開來的非寫實派(第317頁)
紙本書 NT$ 350
單本電子書
NT$
245
點數租閱
20點
租期14天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3-31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3-31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