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聆聽寂靜:什麼是寂靜 何處可尋 寂靜為何如此重要
- 點閱:448
- 譯自:Stillhet i støyens tid. Gleden ved å stenge verden ute
- 作者: 厄凌.卡格(Erling Kagge)作 , 謝佩妏譯
- 出版社:大塊文化出版 大和書報圖書總經銷
- 出版年:2018[民107]
- 集叢名:walk:16
- ISBN:978-986-213-887-8 ; 986-213-887-4
- 格式:EPUB,PDF
- 版次:初版
- 附註:版權頁副題名: 什麼是寂靜/何處可尋/寂靜為何如此重要
內容簡介
人類史上第一位征服三極的探險家,
為什麼還要探向內心的另一個極地?
──關於「寂靜」的三十三個提問
「隔絕世界並不是對周遭環境不管不顧,反而是更清楚地看見世界,堅持到最後,並且試著愛上自己的生活。」
▌在噪音時代裡,把世界關在外面,向內覓得真正的慰藉
面對磨光我們的耐心、干擾寧靜生活的種種噪音、干擾、簡訊和通知,唯有一個解方:寂靜。何謂寂靜?寂靜何處可尋?寂靜如何打造?作者以這三個問題為起點,展開一場探險之旅,以自身經驗為經緯(他曾經獨自徒步遠征南極,連無線電設備也沒帶,徹底與世隔絕五十天),同時納入諸多詩人、哲學家、藝術家、探險家,甚至創業家的獨到觀察。
在這本簡潔扼要、處處驚喜的沉思錄中,作者探討了外在的寂靜、內在的寂靜,以及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打造的寂靜。作者指出,寂靜也可能藏身在意想不到之處——舞池上、蓮蓬頭下、音符之間的停頓、長了青苔的石頭。迎向寂靜,就打開了一扇通往驚奇和感激的門。打開這本書,就能感受到牽引著你的神祕力量。
本書特色
★探險家厄凌‧卡格(Erling Kagge)是唯一征服過三極(南極、北極與珠穆朗瑪峰)的探險家,也是獨自踏入南極的第一人。
★卡格還是藝術收藏家、出版商、律師——他相信每個人生來就是探險家,對未知的好奇總是戰勝恐懼,且鼓勵所有人保持前瞻性和開放的心胸。
★《紐約時報》:「厄凌‧卡格是熱愛思考的探險家——也是個熱愛探險的哲學家。」
★一段翻轉心靈的親身紀錄;一帖幸福人生和澄淨心靈的必備良方。
- 三個問題,三十三個探索(第11頁)
- 1 無人記得的愛(第17頁)
- 2 一種震耳欲聾的靜(第20頁)
- 3 有個人站在月球上俯瞰地球(第28頁)
- 4 接近一種概念、一種想法(第31頁)
- 5 聲音不只是聲音(第37頁)
- 6 隔絕世界,反而更清楚地看見世界(第40頁)
- 7 人類的所有問題,都源自人對寂靜的抗拒(第43頁)
- 8 寧可接受電擊也不要獨處十五分鐘的人(第49頁)
- 9 噪音愈多,就愈需要分心的事物(第53頁)
- 10 我們存在人世間,但很少人真正活著(第59頁)
- 11 寂靜,需要自己創造(第62頁)
- 12 活動過多也可能導致經驗匱乏(第69頁)
- 13 寂靜是新的奢侈品(第72頁)
- 14 它就在你的內心深處(第76頁)
- 15 寂靜可以無所不在、無時不在(第81頁)
- 16 語言的盡頭(第85頁)
- 17 把目光往上轉向星空時(第89頁)
- 18 把世界關在外面(第93頁)
- 19 無法言說的,可以呈現(第97頁)
- 20 忙於「分享」的徒勞(第100頁)
- 21 把長了青苔的石頭帶下山(第102頁)
- 22 外在的事物,早已有人訴說過(第106頁)
- 23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寂靜(第108頁)
- 24 沒吹出來的音符(第110頁)
- 25 期待、對比、反差(第113頁)
- 26 沉默是如此精準(第116頁)
- 27 把一張A4白紙放進影印機之後(第119頁)
- 28 停頓就像一座橋(第123頁)
- 29 真正的親密時刻(第126頁)
- 30 四分鐘認真的對望(第129頁)
- 31 任由世界在你一腳踏入時消失不見(第132頁)
- 32 找到自己的南極洲(第134頁)
- 33(第136頁)
- 附註(第140頁)
- 圖片出處(第146頁)
紙本書 NT$ 320
單本電子書
NT$
175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