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簡介
「在我看來,數學與科學、人文的各個分支一樣,都是人類大腦進化和智力發展進程的反映。它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必然相互影響,並呈現出某種相通的特性。在按時間順序講述不同地域文明的同時,我們先後探討了數學與各式各樣文明之間的關係。例如,埃及和巴比倫的數學來源於人們生存的需要,希臘數學與哲學密切相關,中國數學的活力來自曆法改革,印度數學的源泉始於宗教,而波斯或阿拉伯的數學與天文學互不分離。」~蔡天新
數學源於人類生存的需要,觸角幾乎遍及人類歷史、社會和生命的每一個瞬間。
數學也是人類對生活和世界的觀察,以及對現實事物和問題的思考。
本書試圖跨越不同的地域和種族,依次探討數學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,除了各有側重的古文明,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推動了幾何學的發展,十七世紀微積分的出現解決了一系列工業革命遇到的問題;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數學涉及力學、軍事和工程技術;十九世紀前半葉,數學和詩歌幾乎同時從古典進入現代;進入二十世紀以後,抽象化又成為數學和人文學科的共同性質。
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介紹數學是如此充滿新意與樂趣,數學是毫無疑問的人類智慧結晶,瞭解數學的歷史,就能瞭解人類發展的歷史!
- 推薦序 從小樹苗到通天神木/賴以威(第11頁)
- 繁體版前言(第14頁)
- 前言(第16頁)
- 第一章 中東,或數學的起源(第21頁)
- ‧ 數學的起源(第22頁)
- ‧ 尼羅河文明(第31頁)
- ‧ 在河流之間(第38頁)
- ‧ 結語(第44頁)
- 第二章 希臘的那些先哲們(第47頁)
- ‧ 數學家的誕生(第48頁)
- ‧柏拉圖學院(第58頁)
- ‧ 亞歷山大學派(第66頁)
- ‧ 結語(第76頁)
- 第三章 中世紀的中國(第79頁)
- ‧ 引子(第80頁)
- ‧ 從割圓術到孫子定理(第88頁)
- ‧ 宋元六大家(第98頁)
- ‧ 結語(第110頁)
- 第四章 印度人和波斯人(第113頁)
- ‧ 從印度河到恆河(第114頁)
- ‧ 從北印度到南印度(第123頁)
- ‧ 神賜的土地(第134頁)
- ‧ 波斯的智者(第142頁)
- ‧ 結語(第153頁)
- 第五章 從文藝復興到微積分的誕生(第155頁)
- ‧ 歐洲的文藝復興(第156頁)
- ‧ 微積分的創立(第167頁)
- ‧ 結語(第184頁)
- 第六章 分析時代與法國大革命(第187頁)
- ‧ 分析時代(第188頁)
- ‧ 法國大革命(第205頁)
- ‧ 結語(第218頁)
- 第七章 現代數學與現代藝術(第223頁)
- ‧ 代數學的新生(第224頁)
- ‧ 幾何學的變革(第238頁)
- ‧ 藝術的新紀元(第251頁)
- ‧ 結語(第261頁)
- 第八章 抽象化:二十世紀以來(第265頁)
- ‧ 走向抽象化(第266頁)
- ‧ 數學的應用(第281頁)
- ‧ 數學與邏輯學(第297頁)
- ‧ 結語(第309頁)
- 附錄(第315頁)
- ‧ 常用數學符號來歷一覽(第315頁)
- ‧ 數學年表(第317頁)
- ‧ 參考文獻(第323頁)
- ‧ 中外對照(第327頁)
- ‧ 索引(第357頁)
紙本書 NT$ 480
單本電子書
NT$
336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