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簡介
最綠色環保、友善環境的在地自然屋:
舊料屋、木架黏土屋、紙磚屋、網室屋、土磚屋、土團屋、木屋、老屋綠改造……
友善土地,就是友善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
用自然、有機的方式長出來的家屋,讓家人住得更幸福!
不論是運用最新環保技術建造出的節能屋
還是就地取材甚至是廢料蓋出來的機能房
除了分享如何打造有機家屋、過減碳生活
更告訴您如何善待週遭土地、與環境共生
與鄰里建立社群關係,真正生活紮根於此
◎收錄以傳統及回收材料,由屋主親自動手打造的友善土地的住宅。
◎收錄木架黏土屋、土團屋、紙磚屋,最綠色環保省能的自然建築。
◎收錄老屋翻新綠改造!潮溼陰暗的房子大變身為採光通風的家。
「好舒服的風,起霧了∕飄雨,飄到臉上∕看那邊的霧,看鳥飛∕晚上,躺在那裡,看月亮∕然後,睡覺∕就是這麼舒服!」
這是南投水里自己動手蓋房子的阿忠八歲的女兒愛真,爬上家裡屋頂漫走時,隨性自然的哼唱,天生的小詩人率真地唱出了每個人心裡對「家」最原初的想望。《蓋自然的家屋:打造手感的家.享心安的節奏》便是在這份對「家屋」與自然連結的想望上,尋訪了十六位屋主及他們親自動手打造的自然家屋。
這些「自然建築」與現代主流建築最大的差異有二,一是建築材質,一是建築系統。材質上針對在地環境來選擇設計、房子最終可回歸大地、材質可再利用;建築系統上,則是仰賴人的勞動力、更甚於機械科技,因此怪手卡車等機械,做到了適當的控制。
為什麼會從無到有選擇自己蓋出自然建築?透過屋主分享,像是來自台東的輝哥,父執輩那一代,雖都是務農,但都會蓋房子,與親戚合力把村莊裡的房子輪流蓋起來,所以他覺得自己動手蓋出「共棲寮」是很自然的事;南投水里的阿忠小時候蓋過鴿舍,長大後就蓋出兩層樓有旋轉樓梯的木屋,而且921地震後房子斜了,就把它給拉直就好了!他們把蓋房子視為成天生本領、把維修換新看成跟呼吸一樣理所當然。
此外,書中屋主們多是跳脫傳統價值觀的人。他們的思路不受拘束,像是台北阿立與彰化謝宅的老屋綠改造,都是以自己的方式,去實驗推敲從中找出綠改造的解法,實踐自己對環境的一份心意。
有的則是所謂的自然人,他們習慣於蚊蟲的偶爾出現、走路時腳邊會有花草輕拂、想吃什麼就自己種、自己釀,需要什麼家具就自己做,他們對自然中的動植物比較敏感,透過觀察與順從自然,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。
書中的屋主們,大致上有一些共通點,生活簡樸、貼近自然、汗水淋漓、笑得開懷、不隨波逐流、對生命充滿好奇心與熱情。所以,這些房子是他們「自然的家屋」,他們有的找到了青松所提到的「心安的節奏」、有的則進入了「狂喜自由」的境界,他們是真正走在時代的尖端,與我們分享居住與生活的智慧。
- 桃園.中壢 ▼ 自然手感建築(第10頁)
- 01 家的 freestyle(第10頁)
- 南投.水里 ▼ 自然材再利用(第32頁)
- 02 順著自然的韻律過日子(第32頁)
- 嘉義.番路 ▼ 山上的發桂家(第48頁)
- 03 被祝福的土地與房子(第48頁)
- 高雄.美濃 ▼ 木架黏土屋(第68頁)
- 04 用汗水和笑聲蓋的房子(第68頁)
- 屏東.里港 ▼ Love, Peace & Freedom(第88頁)
- 05 敲敲打打 Just can't stop(第88頁)
- 台東.東河 ▼ 土團屋(第106頁)
- 06 揉捏而成的手工房子(第106頁)
- 宜蘭.員山 ▼ 夢想的feedback(第122頁)
- 07 心安的節奏(第122頁)
- 宜蘭.冬山 ▼ 友善土地、友善的家(第138頁)
- 08 生活才是主角,不是房子(第138頁)
- 花蓮市 ▼ 愛的移動城堡(第158頁)
- 09 老爸送給女兒的承諾(第158頁)
- 台東.太麻里 ▼ 從一頂帳篷開始(第172頁)
- 10 玩家,玩自己的家!(第172頁)
- 台東.卑南 ▼ 有機生活(第194頁)
- 11 自給自足的鄉居生活(第194頁)
- 台東.都蘭 ▼ 廢木變藝術(第208頁)
- 12 在太平洋崖上的小屋(第208頁)
- 南投.埔里 ▼ 不只是貨櫃屋(第220頁)
- 13 跳脫迴圈,築 Dream Box(第220頁)
- 台北市 ▼ 老屋綠改造(第238頁)
- 14 用功的屋主 vs. 發光的工班(第238頁)
- 台北市 ▼ 老屋綠改造(第256頁)
- 15 美好時光的移築與再生(第256頁)
- 彰化市 ▼ 平價綠建築(第270頁)
- 16 維持老屋骨架的關鍵式改造(第270頁)
- 附錄(第288頁)
紙本書 NT$ 420
單本電子書
NT$
294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