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UB
PDF
本書有DRM加密保護,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
-
重新定義人生下半場:新中年世代的生活宣言
- 點閱:292
- 譯自:Life reimagined:the science, art, and opportunity of midlife
- 作者: 芭芭拉.布萊德里.哈格提(Barbara Bradley Hagerty)著 , 賴皇伶譯
- 出版社: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
- 出版年:2017[民106]
- 集叢名:MI:1018
- ISBN:978-986-94104-3-4 ; 986-94104-3-X
- 格式:EPUB,PDF
- 版次:初版
內容簡介
中年,是人生的更新期
讓我們更可以理直氣壯當個「冒險王」!
當人生走到一半,攬鏡自照,望著鏡中魚尾紋已爬上的臉龐、頭上白髮增加的速度快到讓你怵目驚心,突然你發覺,自己老了,青春不再!體力、記憶力大大不如從前;年邁的父母需要你照顧;再看看工作,期待它能為自己的職涯帶來更多的成就感,卻發現熱情像沙漏中的沙礫已所剩無幾……。甚至,覺得自己已往人生的終點一步一步邁進!……
大多數的中年人往往會深陷上述所謂的「中年危機」。然而,它並不是必然的事實。
本書作者芭芭拉‧布萊德里‧哈格提身為「中年生」的一員,透過自身中年轉換的經歷,實際訪談長期以「中年」為研究對象的各領域專家學者,從腦神經科學、心理學、生物學及社會學等角度,一一探索中年世代所可能面臨的問題與現象。另一方面,也試圖經由科學驗證告訴讀者,並不是人人都一定得經歷「中年危機」,中年也不是所有事情都開始走下坡的人生階段。相反的,作者將中年這個階段視為「更新期」,這是一段可以讓人重新衡量目標、再次聚焦自己的人際關係,並對周遭事物及自身想法改觀的時期。
中年,讓我們更可以理直氣壯當個「冒險王」,因為,成熟的心智、累積的經驗、精準的判斷力等等,在在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優勢去擁抱新機遇、找尋新目標,追尋新樂趣。正如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史蒂文森所說:「我會把中年定義為,當你開始打量未來的時間,停止測度過去的時間,也就是你開始說『我怎麼善用這段燦爛的歲月,產生最大的效果?』時。」
中年,更可以理直氣壯過得豐富精采!!
名人推薦
知名作家、企業顧問、社會企業家一致推薦:
丹尼爾‧品克(Daniel H. Pink)/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》作者
艾瑞克‧魏納(Eric Weiner) /《尋找快樂之國》作者
凱倫‧瑞維奇(Karen Reivich) /《一生受用的快樂技巧》作者
羅伯特‧瓦爾丁格(Robert J. Waldinger) / TED講者暨哈佛大學教授
國內中年生齊聲喊讚:
老黑(田臨斌) /《今年開始,人生都是自己的》作者
丘引/《四捨五入:讓50歲後的身心更健康美好!》作者
羅祥安/巨大捷安特前執行長
大多數的中年人往往會深陷上述所謂的「中年危機」。然而,它並不是必然的事實。
本書作者芭芭拉‧布萊德里‧哈格提身為「中年生」的一員,透過自身中年轉換的經歷,實際訪談長期以「中年」為研究對象的各領域專家學者,從腦神經科學、心理學、生物學及社會學等角度,一一探索中年世代所可能面臨的問題與現象。另一方面,也試圖經由科學驗證告訴讀者,並不是人人都一定得經歷「中年危機」,中年也不是所有事情都開始走下坡的人生階段。相反的,作者將中年這個階段視為「更新期」,這是一段可以讓人重新衡量目標、再次聚焦自己的人際關係,並對周遭事物及自身想法改觀的時期。
中年,讓我們更可以理直氣壯當個「冒險王」,因為,成熟的心智、累積的經驗、精準的判斷力等等,在在讓我們擁有更多的優勢去擁抱新機遇、找尋新目標,追尋新樂趣。正如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史蒂文森所說:「我會把中年定義為,當你開始打量未來的時間,停止測度過去的時間,也就是你開始說『我怎麼善用這段燦爛的歲月,產生最大的效果?』時。」
中年,更可以理直氣壯過得豐富精采!!
名人推薦
知名作家、企業顧問、社會企業家一致推薦:
丹尼爾‧品克(Daniel H. Pink)/《未來在等待的人才》作者
艾瑞克‧魏納(Eric Weiner) /《尋找快樂之國》作者
凱倫‧瑞維奇(Karen Reivich) /《一生受用的快樂技巧》作者
羅伯特‧瓦爾丁格(Robert J. Waldinger) / TED講者暨哈佛大學教授
國內中年生齊聲喊讚:
老黑(田臨斌) /《今年開始,人生都是自己的》作者
丘引/《四捨五入:讓50歲後的身心更健康美好!》作者
羅祥安/巨大捷安特前執行長
- 第1章 結束與另一個開始(第11頁)
- 步入中年(第11頁)
- 中年的一個迷思和三個事實(第15頁)
- 迂迴的旅途(第18頁)
- 享受當下這一刻(第20頁)
- 第2章 請不要出現中年危機(第25頁)
- 危機出現的時刻(第26頁)
- 消失的中年危機(第30頁)
- 中年是低谷,還是巔峰?(第32頁)
- 幸福的兩種色調(第36頁)
- 新的危機(第40頁)
- 從過往探尋邁向未來的線索(第44頁)
- 愛,讓人生富有意義(第46頁)
- 如何成功重寫中年劇本(第50頁)
- 第3章 中年的腦,還能記住新把戲嗎?(第55頁)
- 年輕的大腦勝出(第60頁)
- 激起最深的恐懼(第63頁)
- 成年大腦的混合狀態(第72頁)
- 中年的聽力問題(第76頁)
- 知識與經驗是關鍵(第79頁)
- 培養「認知儲備」的能力(第83頁)
- 投資未來的大腦(第85頁)
- 逆轉大腦時鐘(第89頁)
- 第4章 中年友誼的風景(第95頁)
- 有人陪伴的人生較順遂(第98頁)
- 友誼長存的特質(第101頁)
- 不離不棄的友情(第103頁)
- 被忽略的仙丹妙藥(第106頁)
- 友誼的第一張成績單(第109頁)
- 生命低潮中的友情(第110頁)
- 投入時間經營友誼(第115頁)
- 遠離孤單的襲擊(第119頁)
- 沒有朋友的人易早逝(第122頁)
- 幾乎墜入孤單的漩渦中(第124頁)
- 第5章 心主導了你的人生(第131頁)
-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從失智中逃脫(第137頁)
- 快樂的兩個面向(第140頁)
- 身體的祕密武器(第145頁)
- 自然地擁有更快樂的大腦(第149頁)
- 用笑趕走疼痛(第154頁)
- 你的所思所想,將成為你的經歷(第158頁)
- 第6章 中年婚姻是荒漠,還是綠洲?(第165頁)
- 為中年的愛情注入新鮮感(第167頁)
- 苟延殘喘的中年婚姻(第174頁)
- 中年愛情帳戶的存入與提領(第178頁)
- 愛的微積分(第184頁)
- 對擁有「完美婚姻」的迷思(第188頁)
- 從改變自己開始(第191頁)
- 將思考模式從「我」轉變為「我們」(第193頁)
- 擁有幸福的婚姻沒那麼難(第201頁)
- 在婚姻中建立信任的連結(第203頁)
- 旅途的收穫(第207頁)
- 與其從婚姻中逃離,不如熱情參與其中(第209頁)
- 第7章 找到小小的目標,全力以赴(第211頁)
- 運動使中年的大腦更年輕(第215頁)
- 沒有標點符號的一章(第220頁)
- 沉浸在內心的旋律(第223頁)
- 培養興趣,活絡大腦(第229頁)
- 只要努力,中年仍可擁抱夢想(第237頁)
- 來自冠軍的智慧(第240頁)
- 不到最後不罷休(第242頁)
- 第8章 調控中年的情緒溫度(第245頁)
- 以韌性面對中年的困境(第249頁)
- 「剛剛好」的創傷(第255頁)
- 沒有人想在創傷中成長(第257頁)
- 培養面對重大創傷時的韌性(第261頁)
- 平凡的魔力(第264頁)
- 靜心冥想讓你更平靜自在(第271頁)
- 透過信念讓疼痛消失(第273頁)
- 這不是你,而是你的情緒(第278頁)
- 第9章 付出,讓中年的生命更具意義(第283頁)
- 為超越自己的人生目的而活(第285頁)
- 一名主動捐贈器官者的故事(第289頁)
- 最慈悲與最殘暴的大腦差異(第293頁)
- 人類天生即具有同理心(第295頁)
- 培養你的快樂分子(第299頁)
- 為什麼中年人更具同理心(第304頁)
- 動物的療癒力(第309頁)
- 無私的兩難(第313頁)
- 中年生命不全然只剩日常的瑣碎不安(第317頁)
- 第10章 重塑熟齡世代工作的意義(第325頁)
- 勇於破壞工作的舒適圈(第327頁)
- 引爆中年時轉換職業跑道的因素(第332頁)
- 找到重塑自我的勇氣(第334頁)
- 在一成不變的工作中尋求改變(第337頁)
- 改變是中年存在之必要(第339頁)
- 找回工作的初衷(第342頁)
- 在轉變的過程中重拾自由和意義(第343頁)
- 選擇人生下半場的工作(第344頁)
- 中年能奉獻的智慧和力量非同凡響(第348頁)
- 中年職涯的微調(第350頁)
- 恐懼和習慣使人抗拒改變(第353頁)
- 轉換新的工作前先測試水溫(第358頁)
- 尋找支持的後盾(第361頁)
- 檢視自己的優勢(第362頁)
- 修正工作方向,開展另一階段的人生(第365頁)
- 裹足不前或大步邁進(第367頁)
- 中年轉業需深思的三個問題(第369頁)
- 後記:把中年過得豐富精采(第371頁)
- 找到小小的熱情(第375頁)
- 心思的力量(第382頁)
- 中年尋夢仍不晚(第383頁)
- 選擇人生首要(第385頁)
- 故事的尾聲(第389頁)
- 結語:給中年的十六項建議(第393頁)
- 致謝(第395頁)
紙本書 NT$ 430
單本電子書
NT$
301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