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书香两岸 [总第50期]
- 點閱:6
- 並列題名:Book info across the strait
- 作者: 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主办
- 出版社:外图(厦门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- 出版年:2012.12
- 格式:PDF
- 附註:双月刊
租期7天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-02-02
本期内容简介
[专题] 2012两岸年度出版回顾
[特别企划] 年度两岸书封设计大赏
[名社名店] 天下文化:三十年一瞬,只为传播进步观念
[书族人] 李维菁:老派纯真之必要
卷首语
平淡,不淡——2012年出版回2012年出版感慨万千,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一提。
一、有惊无险。2012年出版业平稳度过。因为经济不景气,加上不确定因素太多,许多人预言,出版已风光不再,2013年形势将更加严峻。的确,比起前几年,出版大改制、大调整、大合并、大重组、大转型轰轰烈烈的局面,2012年显然相对平淡,除了莫言的书以外,也极少出现超级畅销书,各项经济指标同比有点增幅,但幅度很少。不过2012年出版比人们预期的好,体制改革不但把出版推向市场,让出版业学会了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。新技术的出现,并没有使出版边缘化,反而给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。民营、外资参与出版合作,非但没有挤压出版的空间,反而使出版的优势得以更好发挥,使出版产业链建设更加合理。互联网的出现的确分流了原发行的市场,但出版总的效益并未受影响,反而又有增长,所以2012年出版收盘还令人欣慰。
二、于无声处听惊雷。表面上看2012年出版相对平静,其实企业内部并不平静,这是因为企业内部关系需要新调整、面对新技术。企业需要积极应对,提升企业新技术的含量;出版产业链逐步形成,并迅速崛起,企业需重新定位自己在整个出版产业中的位置;出版门槛降低,竞争对手多元化,使得竞争异常激烈,随时都有出局的危险,这些都是出版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。2012年出版行业平稳过渡,出版企业经受了太多的压力,付出了太多的艰辛。
三、内容为主。出版业者更加重视加强自身的编辑力量和品牌价值,国营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商在以往单纯的书号合作之外,更加重视围绕产品内容的合作,只要谁拥有符合市场的选题,特别是经市场验证过的畅销内容,谁就拥有出版的主导权。出版不再为书号所限制,而是内容。谁拥有内容,谁就拥有市场。没有自身内容生产力的出版业者、一些模仿跟风的产品,逐渐为市场所淘汰,所以2012年出版业特别重视内容的生产,一方面面向全社会寻找好的题材和产品,另一方面各尽所能地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,改制后的出版社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直面残酷市场选择的出版商。
四、各路高手抢占出版产业链商机。新技术面市,交通日趋发达,为出版产业链的构成创造了条件,于是乎,各路高手迅速瓜分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这其中包括选题策划、文编、美编、印刷、装帧、物流等等,其结果不但使出版产业链迅速成型,而且使产业链的各生产环节更加专业,使出版物质量逐步提高,如果说2012年出版亮点不多的话,上述这一现象应是实实在在的亮点。
五、各种资源迅速整合,出版航母呼之欲出。如果说2012前出版整合、吞并,主要是政府推动的话,2012年出版资源整合,则主要由民间自发发起。这其中包括出版社与出版社的资源整合,出版社与民营工作室的资源整合。出版界提升各种资源的价值,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整合,值得特别一提的是,两岸出版资源的整合。2012年,在两岸出版政策开放还受到限制的情况下,两岸出版业界用他们的智慧把两岸资源整合起来。其中主要是内容资源、人才资源、行销渠道资源等,把两岸出版合作推向了新阶段。
六、2012年出版仍存在不健康的现象。这应该是以前延续下来的问题,2012年仍然存在,即图书馆配和团购的问题。这几年国家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这本来是一件好事,但一些不法书商勾结少数官员,把一些粗制滥造、库存,利用行贿等手段推销给图书馆,还有的图书馆为了数量达标,只求便宜不管质量,一味压价,使许多有价值的好书排除在采购之外,不但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的建设,也严重地打击出版社的积极性。
卷首语
平淡,不淡——2012年出版回2012年出版感慨万千,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一提。
一、有惊无险。2012年出版业平稳度过。因为经济不景气,加上不确定因素太多,许多人预言,出版已风光不再,2013年形势将更加严峻。的确,比起前几年,出版大改制、大调整、大合并、大重组、大转型轰轰烈烈的局面,2012年显然相对平淡,除了莫言的书以外,也极少出现超级畅销书,各项经济指标同比有点增幅,但幅度很少。不过2012年出版比人们预期的好,体制改革不但把出版推向市场,让出版业学会了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。新技术的出现,并没有使出版边缘化,反而给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。民营、外资参与出版合作,非但没有挤压出版的空间,反而使出版的优势得以更好发挥,使出版产业链建设更加合理。互联网的出现的确分流了原发行的市场,但出版总的效益并未受影响,反而又有增长,所以2012年出版收盘还令人欣慰。
二、于无声处听惊雷。表面上看2012年出版相对平静,其实企业内部并不平静,这是因为企业内部关系需要新调整、面对新技术。企业需要积极应对,提升企业新技术的含量;出版产业链逐步形成,并迅速崛起,企业需重新定位自己在整个出版产业中的位置;出版门槛降低,竞争对手多元化,使得竞争异常激烈,随时都有出局的危险,这些都是出版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。2012年出版行业平稳过渡,出版企业经受了太多的压力,付出了太多的艰辛。
三、内容为主。出版业者更加重视加强自身的编辑力量和品牌价值,国营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商在以往单纯的书号合作之外,更加重视围绕产品内容的合作,只要谁拥有符合市场的选题,特别是经市场验证过的畅销内容,谁就拥有出版的主导权。出版不再为书号所限制,而是内容。谁拥有内容,谁就拥有市场。没有自身内容生产力的出版业者、一些模仿跟风的产品,逐渐为市场所淘汰,所以2012年出版业特别重视内容的生产,一方面面向全社会寻找好的题材和产品,另一方面各尽所能地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,改制后的出版社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直面残酷市场选择的出版商。
四、各路高手抢占出版产业链商机。新技术面市,交通日趋发达,为出版产业链的构成创造了条件,于是乎,各路高手迅速瓜分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这其中包括选题策划、文编、美编、印刷、装帧、物流等等,其结果不但使出版产业链迅速成型,而且使产业链的各生产环节更加专业,使出版物质量逐步提高,如果说2012年出版亮点不多的话,上述这一现象应是实实在在的亮点。
五、各种资源迅速整合,出版航母呼之欲出。如果说2012前出版整合、吞并,主要是政府推动的话,2012年出版资源整合,则主要由民间自发发起。这其中包括出版社与出版社的资源整合,出版社与民营工作室的资源整合。出版界提升各种资源的价值,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整合,值得特别一提的是,两岸出版资源的整合。2012年,在两岸出版政策开放还受到限制的情况下,两岸出版业界用他们的智慧把两岸资源整合起来。其中主要是内容资源、人才资源、行销渠道资源等,把两岸出版合作推向了新阶段。
六、2012年出版仍存在不健康的现象。这应该是以前延续下来的问题,2012年仍然存在,即图书馆配和团购的问题。这几年国家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这本来是一件好事,但一些不法书商勾结少数官员,把一些粗制滥造、库存,利用行贿等手段推销给图书馆,还有的图书馆为了数量达标,只求便宜不管质量,一味压价,使许多有价值的好书排除在采购之外,不但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的建设,也严重地打击出版社的积极性。
- 广告索引(第i頁)
- 厦门大学出版社(第i頁)
- 南华时刊(第7頁)
- 龙源期刊网(第68頁)
- 上海古籍出版社(第92頁)
- 海风出版社(第112頁)
- 书香两岸发行地图(第ii頁)
- 台湾日月潭高粱酒(第iii頁)
- 书香形象广告(第B頁)
- 卷首语(第1頁)
- 平淡,不淡 —— 2012 年出版回顾(第1頁)
- 专题 2012 两岸年度出版回顾(第9頁)
- 两岸出版年度大事记(第10頁)
- 2012 年大陆出版事件回顾(第12頁)
- 2012 年台湾出版事件回顾(第16頁)
- 大陆:回归务实耕耘,找到好内容的价值(第20頁)
- 大陆抢眼出版社:世纪文景、上海文艺、南京大学、铁葫芦、新经典爱心树(第21頁)
- 台湾:市场疲软,中小型出版社表现抢眼(第26頁)
- 台湾抢眼出版社:如果、新经典、早安财经、自由之丘、启动文化(第28頁)
- 大陆抢眼设计师:韩笑、马仕睿、崔晓晋(第33頁)
- 台湾抢眼设计师:小子、王春子、雾室、空白地区 Fi(第40頁)
- 两岸四地独立书店心水推荐(第50頁)
- 中国阅读的 2012 年(第57頁)
- 特别企划:年度两岸书封设计大赏(第61頁)
- 出版线上(第69頁)
- 名社名店 三十年一瞬,只为传播进步观念 访远见·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、发行人王力行(第70頁)
- 对话出版 未来的书 VS 书的未来(第76頁)
- 案例 为 “ 草稿时代 ” 创造阅读奇迹 “ + 21系列文丛 ” 的策划思路(第80頁)
- 书族人(第84頁)
- 李维菁:老派纯真之必要(第84頁)
- 丘彦明:闲心静气,荷兰日子(第88頁)
- 宠书宣言(第93頁)
- 书店风景 小艺埕 1920 书店:通往那美丽的年代(第94頁)
- 手记(第98頁)
- 书评 写,然后活 读赖香吟《 其后 》(第104頁)
- 专栏(第106頁)
- 陈颖青专栏 为什么所有编辑都认为做电子书是加重负担?(第106頁)
- 李志铭专栏 宛如魔鬼在花朵上跳舞 法国插画家艾迪 · 勒格朗(第108頁)
- 张典婉专栏《 内山阿嬷 》,素人传奇(第110頁)
- 资讯(第113頁)
- 版权纵递(第113頁)
- 资讯(第121頁)
- 书店情报志(第122頁)
- 好书推荐(第123頁)
- 特别推荐(第123頁)
- 大陆好书推荐(第125頁)
- 台湾好书推荐(第129頁)
- 博客来推荐(第133頁)
- 香港好书推荐(第135頁)
其他刊期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