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小日子享生活誌 [第58期]:移居到喜歡的所在 開始新生活
-
點閱:134
41人已收藏
- 作者: 我城股份有限公司製作
- 出版社:我城股份有限公司
- 出版年:2017.02
- 格式:PDF,JPG
- 頁數:116
租期7天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-01-31
本期內容簡介
封面故事
Begin Again
新的一年,就算跌倒也要在自己的道路上
過完農曆新年,對於我們來說才真正像新的一年開始。一年初始,希望各位好好讀本期的《小日子》,我們採訪了六個女生,她們都離開原本的舒適圈,移居到新的環境,過了還不錯的一年,期待能給各位夢想的溫度,朝自己想要的生活勇敢邁進,就算跌倒了,也要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。
今年一月中《小日子》在信義誠品辦了兩場講座,主持人請我們分享一句2017年新的方向,我們說的是:「永遠不要讓自己喪失自由做決定的權利及勇氣,過想過的生活,就從今年開始。」這個信念也是我們本月的主題。移居除了生活環境的移動,也在心理層面上毅然決然地移動,把人生的決定權拉回自己手中,因為這是你的人生,不是任何一個他人的。
關於移居的題目,我們在第38期的〈生活在他方〉也有製作過,但這次特別的是六位主角清一色的都是女生。女性(特別是亞洲社會的女性),一輩子都很難擺脫被隱形的時間表追趕,什麼時候畢業、什麼時候結婚、什麼時候生小孩、什麼時候生第二個小孩……不婚的叫做剩女,晚生的叫高齡產婦,不管是戲謔的或是專業的形容詞,女性身邊總充斥著有形的標籤跟隱形的時間表。
所以這次我們刻意挑了都是女性的採訪者,從移居這條軸線上,一併觀看她們在感情、婚姻、育子上的種種選擇。成功旅社農用書店、尚水友善農產的宛萍說:「移居讓我重新思考家人的定義,也許並不一定要有血緣關係才叫家人,彼此緊密地生活,相互依賴的一群夥伴,也可以是家人。」「糖,來了」的方小糖說:「原來這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人,不是一定要像『現實社會』裡的既定樣貌生活著。」除了從都市移居鄉間,這次也採訪了兩位從異國移居臺北的女性。我們所謂的移居,並不必然是這幾年流行的鄉間移居,而是找尋你心上最舒適的地方,將自己好好安放。最後引用我們所喜愛的《小日子》專欄作家,張曼娟老師新作《當我提筆寫下你,你就來到我面前》裡一段話跟大家分享:「別人的渴望不見得是我的追求,打破所謂的規則,用自己的方式過日子,這樣的我,再無所求。」
- 小日子行事曆(第6頁)
- 一件事(第15頁)
- 吃一口甜點餡 有文學的酸甜和純粹(第16頁)
- 在離天空很近的地方 和藏人一起生活(第18頁)
- 到花蓮不看山海景色 只為吃頓陽光早餐(第20頁)
- 走進城市日常 到雲南大理 去逛菜市場(第22頁)
- 德國冬日裡留白 在三溫暖放鬆獨處(第24頁)
- 帶著畫具和流浪的養分 繼續走向他方(第26頁)
- 雲林農學市集有在地好味(第28頁)
- 攝影師行走手記 高啟舜:冬日.紐約(第31頁)
- 專欄(第38頁)
- 馬世芳:聽,那久遠久遠的笛聲(第38頁)
- 劉梓潔:清邁,城裡城外(第40頁)
- 張曼娟:煲湯的天分(第42頁)
- 聊聊天 魏德聖╳米非╳舒米恩:追求夢想的路上一定不輕鬆 更要選擇自己喜歡的(第45頁)
- 封面故事 Begin Again(第54頁)
- Part 1 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城市生活(第56頁)
- Part 2 從異地移居臺灣的這些女生(第78頁)
- Part 3 編輯室電影推薦 她們在異鄉 找到無可替代的自己(第88頁)
- 人物專訪 程璧:向著明亮的那方(第90頁)
- 創意現場 彭星凱:改建比創造困難 小日子改版筆記(第96頁)
- 工作室日常 在鄒駿昇的工作空間 按下縮小燈 跑進繪本的異想世界(第100頁)
- 小日子享生活選(第110頁)
其他刊期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