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張老師月刊 [第469期]:我吃, 我在
- 點閱:48
- 作者: 張老師月刊編輯部編輯
- 出版社: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
- 出版年:2017.01
- ISSN:1018-4449
- 格式:PDF
- 附註:原刊名:張老師簡訊,自民67年1月起,改為本刊名,卷期另起
租期7天
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-01-25
本期內容簡介
編言編語
回首向來處
某個單位寄來一大箱過期月刊,說是內部縮編,工作人員在整理倉庫時發現許久前長期訂閱,累積一百多期的《張老師月刊》,實在捨不得丟棄,決定退還給我們。
薄薄的塵粒在翻頁的瞬間彈溢開來,空氣裡瀰漫著霉味與淡淡紙香;一本本翻閱,指尖漸漸染上厚重的灰黃,是塵色、油墨和歲月的混搭。
印刷,讓前人的智慧、理念、思惟,得以記錄、流傳;文字的撰寫與報導,讓後人得以窺見各個時代樣貌,以及流竄在體制、社會變遷下的種種需求渴望,波折、衝擊與成長。
二零一六年十二月,四六八期出版。四六八,多不容易的數字;漫長的接力賽,一期一棒,需要多少人的同心協力和毅力,才能夠撐起三十九年的持續和如期出刊;多少腦力、體力、筆力,方能產出兩萬多篇智慧財富。
四百六十八期月刊鋪成長長的古道,映照著數十年來編輯檯的眾聲喧嘩和靜謐孤寂︙。
二零一七年,《張老師月刊》正式邁入第四十年。月刊部同仁們想要做點什麼,向前人致意,也向長年支持肯定,愛護協助我們的專家、學者、訂戶、讀者們表達由衷的感謝。
於是,一月號(第四六九期)正式改版,回歸創刊號伊始,曾經長達二十多年的直式右翻,並且重新設計版型、換上新裝,讓心理與人文在視覺上更加貼近,更緊密地交融、結合。
內容上則涵括教養、心靈成長、兩性、家庭、校園、法律︙,務求軟性包裝、落實生活,讓各種議題,不再是唱高調的硬梆梆理論、不再被視為有色標籤、不是專為某些人量身訂做,而是生活裡的呼吸,是人人的必然與自然。
回顧夙昔,典範不遠;眺望未來,我們護持一貫的信念:努力往前走。
薄薄的塵粒在翻頁的瞬間彈溢開來,空氣裡瀰漫著霉味與淡淡紙香;一本本翻閱,指尖漸漸染上厚重的灰黃,是塵色、油墨和歲月的混搭。
印刷,讓前人的智慧、理念、思惟,得以記錄、流傳;文字的撰寫與報導,讓後人得以窺見各個時代樣貌,以及流竄在體制、社會變遷下的種種需求渴望,波折、衝擊與成長。
二零一六年十二月,四六八期出版。四六八,多不容易的數字;漫長的接力賽,一期一棒,需要多少人的同心協力和毅力,才能夠撐起三十九年的持續和如期出刊;多少腦力、體力、筆力,方能產出兩萬多篇智慧財富。
四百六十八期月刊鋪成長長的古道,映照著數十年來編輯檯的眾聲喧嘩和靜謐孤寂︙。
二零一七年,《張老師月刊》正式邁入第四十年。月刊部同仁們想要做點什麼,向前人致意,也向長年支持肯定,愛護協助我們的專家、學者、訂戶、讀者們表達由衷的感謝。
於是,一月號(第四六九期)正式改版,回歸創刊號伊始,曾經長達二十多年的直式右翻,並且重新設計版型、換上新裝,讓心理與人文在視覺上更加貼近,更緊密地交融、結合。
內容上則涵括教養、心靈成長、兩性、家庭、校園、法律︙,務求軟性包裝、落實生活,讓各種議題,不再是唱高調的硬梆梆理論、不再被視為有色標籤、不是專為某些人量身訂做,而是生活裡的呼吸,是人人的必然與自然。
回顧夙昔,典範不遠;眺望未來,我們護持一貫的信念:努力往前走。
- 特輯(第2頁)
- 帶著祝福上路(第2頁)
- 古道照顏色(第4頁)
- 編言編語 回首向來處(第10頁)
- 牆裡牆外(第12頁)
- 停停.想想 格裡格外,各有意思(第12頁)
- 家庭拼圖 離婚家庭也是家(第24頁)
- 回到未來 羅怡君:謝謝他們願意聽我說(第91頁)
- Allan媽媽上學記 留點「自由空間」給孩子(第104頁)
- 心聞捕手 爸爸愈有自信,孩子受益愈多 青少年網路涉險,因為「看不懂」 白人最重視種族議題(第107頁)
- 大話心聞 賽琪小姐的啟示(第110頁)
- 翻轉童話 先學會「忘記」(第114頁)
- 生活顯影(第18頁)
- 樂活心生活 從心出發,年年好年(第18頁)
- 電影與人生 面對強權,需要無私的勇氣(第29頁)
- 過日子 在臺灣過日子(第70頁)
- 心聞捕手 使用手機系統,代表不同的人格特質?(第80頁)
- 拾穗行歌 楊宗翰:我相信「無私分享」絕對存在人與人之間(第82頁)
- 人間實相 回家(第98頁)
- 心視野(第36頁)
- 吃的心理(第36頁)
- 共食・尋根・傳承(第42頁)
- 測驗來一客 吃,讓你找到好幫手(第67頁)
- 再靠近一點 飲食.閱讀.共鳴(第68頁)
- 觀照關照(第75頁)
- 快樂vs.修養 自性、根雕與修養心理學(第75頁)
- 談情說性 我們還算是一對戀人嗎?(第118頁)
- 心與靈的對話 用愛重新啟程(第124頁)
- 幸福心工程 做自己的生涯、生活、生命設計師(第128頁)
- 心腦操練坊 色難(第132頁)
- 心聞捕手 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「好人」心理(第136頁)
- 讀家心聞 一位很有型的精神科醫師(第140頁)
- 偷時間 用一點點時間,去看、去聽、去感受、去成長(第138頁)
其他刊期
同分類熱門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