蓋洛威教授教你金錢的真相:簡單公式打造財務安全網,算出人生安全數字

財務保障就是獲得充足的資產(不是收入,是資產),使這些資產創造的被動收入高於你選擇的消費水平,也就是你的燒錢率(burn rate)。被動收入就是你用錢賺到的錢:你借別人的錢所產生的利息,你的房地產增值,你的股票所產生的股息,你把房子出租給房客所得到的租金。簡單來說,被動收入不是你靠工作得到的報酬。而燒錢率指的則是你每個月、每一天為生活支出的金額。
財務保障=被動收入>燒錢率
取得財富的途徑有很多種,最可靠的途徑會需要花時間、也會需要努力,但大多數人都能做到。而追求財富應該成為我們的優先要務,愈早愈好。財務保障就代表掌控力,代表你知道自己有能力規劃未來,有能力把時間用在你覺得重要的事情上,而且有能力照顧好依靠你的人們。
「錢不說話,它只會咒罵。」巴布.狄倫(Bob Dylan)曾這麼說過。我的經驗是,當你擁有的錢變多了,它說話的語氣也會跟著改變。錢不夠用時,它會對你怒吼,錢累積愈來愈多時,它的語氣就變得動聽。但如今,多數人聽到的是愈來愈刺耳的咒罵聲。
在美國,房價中位數已是年所得中位數的六倍(五十年前只有兩倍),此外,首購族的占比幾乎不到歷史平均值的一半,創下史上最低紀錄。
醫療債務是消費者破產的首因,高達半數的美國成年人需要借貸才付得出500美元的醫療費。除了最富裕的族群,一般人的結婚率自1980年以來下降了15%,人們沒錢結婚,更沒錢養小孩。
儘管美國的整體景氣有破記錄的成長,1980年代出生的美國人當中只有50%的人收入比他們的父母在同年齡時的收入更高,這個比例是史上最低。25%的Z世代認為自己一輩子沒辦法退休。離婚、憂鬱和失能也都是造成財務壓力的原因。
這個體制或許需要修正,但在那之前,你必須忍受它。或是更進一步,努力培養能力與找到策略,提高你在體制內繁榮發展的機率。
邱吉爾說過,民主是最糟的制度,但仍勝過我們以往嘗試過的所有制度。資本主義也是如此。不平等會激發企圖心,獎勵誘因會帶動成果,世界就這樣運轉下去。如果這個體制對你有利,你要盡力發揮。如果對你不利,你還是要盡力發揮。無論如何,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。在你取得財務保障之前,你的時間不屬於你,你的壓力大多也是徒勞。
一般的個人理財建議都圍繞著「退休」來規劃。這是一個過時的架構,也不符合我們的理財哲學。我希望你能在停止工作之前就取得財務保障,愈快愈好。獲得財務保障之後,你還是可以選擇繼續把精力放在工作與職業成就上。我就是這樣。當工作變成衝浪板、而不是救生圈時,它帶來的壓力會少非常多。當我們有自信時,表現會更好。在這方面,工作跟約會有點像:你愈不需要對方,對方就愈需要你。
財務保障使你有選擇權。而財務保障可以濃縮成一個數字:足以支撐你的生活方式的資產基數。你需要有多少存款?每個人的數字不同。這個數字比較像是一個目標,財務保障並沒有所謂的及格與否。盡可能接近你的目標,會讓你的生活更輕鬆、更令人滿足。請記住我們的公式:被動收入大於你的燒錢率。
那你的燒錢率是多少?或是更精確的說,你希望長期維持的燒錢率是多少?當你年紀愈大,這個問題就愈容易回答,因為你離「長期」已經更近了。但即使你才剛出社會,或甚至還是學生,都能從零開始建立預算,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些基本的概念。
這是一種財務的練習,每個人的差異很大。隨著你不斷累積人生經驗,你會愈來愈了解自己,也更知道自己需要什麼。每個人的目標燒錢率都不相同。無論你喜歡平價啤酒、還是精品包,先試算一下自己一整年的開支,然後加總起來。加上20%的稅,這就是你的年度燒錢率。
接下來,把剛剛的燒錢率乘以25,這就是你(大概)的目標數字,也就是能確保你的被動收入大於支出的資產基數。為什麼是25倍?這是假設你的資產在考慮通膨之後,能產出4%的收益。不同的財務規劃師建議的數字會稍有不同,但4%是合理的估算,乘以25也比較容易計算。當然,這只是很粗略的概算。
我們對稅務的預估是簡化的。你的燒錢率也會隨著家裡有小孩而增加、孩子離家獨立後而變少。此外,我們也還沒考慮到社會安全福利,三十年之後它還會不會存在,誰也不知道。不過,所有偉大的藝術作品,都始於草稿。
假如你的年度燒錢率是80,000美元,那麼你的目標數字就是200萬美元。如果你投資的資產達到這個數字,那你就贏了。你打敗了資本主義。(但資本主義當然沒那麼簡單:200萬是你現在的目標數字,如果你要在二十五年後保有那個資產基數,考慮通膨後必須提高到500萬。)
►►本文摘自:《蓋洛威教授的人生財富課》
本期內容簡介
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|亞馬遜理財榜TOP1・年度最佳商業書
《致富心態》作者摩根.豪瑟、《執行長日記》作者史蒂文・巴列特齊聲推薦
錢,看似靜默,其實很會說話。
錢不夠用時,它會對你怒吼;錢變多時,它會唱起動聽的歌。
但如今,多數人聽到的都是金錢愈來愈刺耳的咒罵聲⋯⋯
☐ 緊急預備金應該存多少?為什麼房貸是好選擇、車貸不是?
☐ 選股該看財報哪些重點?債券、期貨怎麼操作?各種標的最理想配置比例是什麼?
☐ 公司發的股票應該持有還是轉換?為什麼當沖是最糟的交易方式?
☐ 為什麼不能再用「退休」來回推理財規劃?如何讓投資組合長期抗通膨、穩定獲利?
致富不容易,但有明確路徑。
別讓自己被經濟壓力拖垮,人生才有選擇權。
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史考特・蓋洛威,是快速竄升的跨世代意見領袖。他創立過九家公司,活躍於創業圈;他每週發送電子報《不留情/沒惡意》(No Mercy / No Malice)、觀點犀利的podcast「The Prof G Pod」日日更新,每週觸及全球數百萬人,是少數在學界與公眾領域都具備強大影響力的實踐型知識創業家。
蓋洛威教授談全球市場大趨勢、分析商業世界各種競合賽局,但他最廣受歡迎、也收到最多人提問的主題,都和財富與人生選擇有關。你可能微積分得高分,但是卻不知道怎麼算信用卡利率。蓋洛威發現,很多人不會理財,是因為缺乏金錢知識,但學校很少教理財。
不懂錢,就只能一輩子為錢焦慮。蓋洛威在本書中回歸基本面,不講空泛的勵志文,也沒有快速致富秘訣,而是給出一則經過驗證的致富與守財公式,深入分析四大關鍵:培養紀律、專注賽道、善用時間、分散投資。幫助大家在資本主義體系中的站穩腳步,在現今世界儘早建立財務保障。
致富不需要天賦,也不用寄望中樂透,你只需要掌握基本原則、在大事上做對選擇,再養成長期的紀律。你將學到:
致富關鍵在建立「有錢人品格」,養成哪些習慣投報率最高?
哪些職業最有致富潛力?創業、師字輩專業職、上班族的致富路徑各有不同
股票?債券?基金?房地產?投資主力該放哪裡、如何判斷進場時機?
趁早開始利用複利的力量帶來長期回報,養成儲蓄的紀律
財務槓桿如何控管風險?為什麼短期債務是最可怕的小偷?
怎麼算出日常支出的「水位線」,妥善分配收入,付完帳單還能經營長期投資?
所有投資的魔鬼都隱藏在稅務的細節中。如何聰明合法節稅?
給普通人的14個穩健投資法則,聰明管控風險,報酬最大化
追求財富不是貪婪,而是對自己與所愛之人負責的表現。
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億萬富豪,但你可以早一步脫離被錢追趕的日子,
釋放被工作綁住的時間,留給你更在乎的人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