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受歡迎商學院教授 教你不被市場收割的4個投資基本功

無論你選擇什麼職業與生活方式,你都活在資本主義的架構裡,所以你最好弄懂資本主義體系如何運作,才能悠遊其中。
以資本家的角色讓自己的錢發揮作用(也就是投資),可以幫助你洞悉「事情實際上是如何」(現實),而非「事情應該如何」(理論)。
你不只擁有知識,還會對於價格與價值、市場動態,以及你評估與回應風險的能力,形成直覺。
你應該在買下人生第一個房子之前,就對利率和節稅扣除有直覺式的理解。
如果你正在為新創事業募資,光是了解你的產品、市場和策略還不夠,你還需要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思考,他們為何坐上談判桌,他們想從你這裡得到什麼,以及你能從他們那裡得到什麼:估值、持股稀釋、公司治理、優先清算權等等。
投資的80/20法則
無論是誰,都沒有所謂最理想的投資方式。你一生當中會做各式各樣的投資,並且根據你的需求來思考風險、報酬與其他考量。
你可以依自己的情況微調,但我建議,當長期儲蓄達到一萬美元時(是現金存款,不是退休基金),你可以用80/20的比例分配:80%的錢放到被動投資。買了之後要長期持有,或許要持有一輩子。
另外20%的錢可以主動投資。幾千美元就夠了,這個金額不會影響到未來的財務保障,但賠錢時仍會心痛。
你的目標不是短期致富,而是學習了解市場、學習風險的概念,最重要的是,學習了解你自己,因為長期主動管理自己的投資,並不適合每個人。
主動投資需要花大量的時間,還可能讓你的情緒坐雲霄飛車,也會在認知上令人疲憊。
當你的存款超過一萬美元,超過的部分應該全部投入被動投資帳戶。因為用20,000美元和2,000美元主動投資,能學到的其實差不多。如果你決定要進行超過2,000美元的主動投資,就要先做好資金配置計畫並嚴格遵守,才不會情緒化操作,愈虧愈加碼。仔細追蹤你的實質報酬,包括虧損、稅金、手續費等等。如果你無法做好詳實的紀錄(反正你報稅時也會需要這些資料),那麼主動投資這個「嗜好」可能不太適合你。
不要跟別人走同一條路
當所有人都對著同一棵樹狂吠時,我們會變蠢、最終會賠錢。不要跟別人走同一條路。一開始,資金大量注入某個產業,的確能形成一個市場,因為要啟動一個市場需要一定規模的資本。
但很快的,資金愈多,進場的代價就愈大,報酬也會愈來愈少。當大家都在搶買邁阿密的公寓,或是當所有人都能輕易借到學貸時,公寓與教育的價格就會上漲(通膨),報酬會減少。
自從有學貸之後,你付的學費愈多,但你的學位愈來愈不值錢。
過去八十年,大學學位曾帶來極高的投資報酬率。然而,數十年來,我和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同事們每天都在問自己:「我如何提高收入,同時減少我的責任?」這種心態造就了高等教育的奢侈品市場定位與學費的暴漲,使大學學位的投資報酬率大幅降低。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無力償還學貸,因為過度投資重創了報酬。
不要相信你的情緒
任何比銀行存款風險更高的投資,都會有遇到下跌的時候。
你要了解這是投資的一部分,不要過度反應。最終,你對虧損的容忍度,會決定你能走到的風險等級有多高。當你虧錢時,記得從中學到教訓。首先,要學習了解自己。
這件事對你的心理衝擊有多大?你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走出來?這可以透露你是否適合做主動型投資。其次,要檢視自己的策略。億萬富豪投資人達利歐(Ray Dalio)也非常執著於從虧損中學到教訓:「我觀察到人們最常犯的錯,就是把問題當成一次性的事件處理,而不是透過問題診斷自己的運作機制哪裡出了問題,並加以改善……。徹底且精確的診斷雖然很花時間,但未來會帶來巨大的回報。」
這也適用於順境的時刻。你要願意獲利了結。
如果某項投資的績效飆漲,無論是因為你買對了熱門迷因股,還是因為你的新創公司成功上市,你都要適時從那個資產取出部分獲利,再分散投資。
心理上你會抗拒這麼做,因為昨天贏了,你會開始相信贏是一種慣性,覺得明天也會贏。但金融世界有兩條鐵律:重力法則與均值回歸。如果你聽過這樣的故事,某位創業家把房子拿去抵押,去買公司的股票,然後變成超級富豪。你也要知道,世界上有好幾百人做了同樣的事但最後破產了。適時獲利了結,這是你應得的報酬,但願你是希望自己錯在賣太早。
不要當沖
主動投資與接近賭博的當沖交易之間,界線雖然不明顯,但一旦跨越那條線,就會清楚看見不同。
在牛市,人們常常把運氣誤認為實力,把多巴胺刺激誤當成投資成功,而且這種現象會形成一股旋風。
各大交易平台也樂於推波助瀾,滿足你的成癮行為。糖尿病、高血壓,以及炫耀自己在網路券商「羅賓漢」賺到多少錢的螢幕截圖,這些都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。
交易可能讓人覺得是在努力工作,創造生產力,但事實上就是賭博,但勝率更低。一項研究發現,在兩年期間只有3%的活躍散戶有賺到錢。在最近一波的當沖大流行,數百萬名年輕人(大多是男性)因為新冠疫情被困在家裡,發現了像羅賓漢這樣的應用程式,裡面充滿了令人亢奮的訊息,全天二十四小時可進行交易,變化無常的加密貨幣交易成了他們的毒品。大多數的當沖者最後只會遭受承擔得起的損失,然而,有不少人的結果更為黑暗。
►►本文摘自:《蓋洛威教授的人生財富課》
本期內容簡介
《致富心態》作者摩根.豪瑟、《執行長日記》作者史蒂文・巴列特齊聲推薦
錢,看似靜默,其實很會說話。
錢不夠用時,它會對你怒吼;錢變多時,它會唱起動聽的歌。
但如今,多數人聽到的都是金錢愈來愈刺耳的咒罵聲⋯⋯
☐ 緊急預備金應該存多少?為什麼房貸是好選擇、車貸不是?
☐ 選股該看財報哪些重點?債券、期貨怎麼操作?各種標的最理想配置比例是什麼?
☐ 公司發的股票應該持有還是轉換?為什麼當沖是最糟的交易方式?
☐ 為什麼不能再用「退休」來回推理財規劃?如何讓投資組合長期抗通膨、穩定獲利?
致富不容易,但有明確路徑。
別讓自己被經濟壓力拖垮,人生才有選擇權。
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史考特・蓋洛威,是快速竄升的跨世代意見領袖。他創立過九家公司,活躍於創業圈;他每週發送電子報《不留情/沒惡意》(No Mercy / No Malice)、觀點犀利的podcast「The Prof G Pod」日日更新,每週觸及全球數百萬人,是少數在學界與公眾領域都具備強大影響力的實踐型知識創業家。
蓋洛威教授談全球市場大趨勢、分析商業世界各種競合賽局,但他最廣受歡迎、也收到最多人提問的主題,都和財富與人生選擇有關。你可能微積分得高分,但是卻不知道怎麼算信用卡利率。蓋洛威發現,很多人不會理財,是因為缺乏金錢知識,但學校很少教理財。
不懂錢,就只能一輩子為錢焦慮。蓋洛威在本書中回歸基本面,不講空泛的勵志文,也沒有快速致富秘訣,而是給出一則經過驗證的致富與守財公式,深入分析四大關鍵:培養紀律、專注賽道、善用時間、分散投資。幫助大家在資本主義體系中的站穩腳步,在現今世界儘早建立財務保障。
致富不需要天賦,也不用寄望中樂透,你只需要掌握基本原則、在大事上做對選擇,再養成長期的紀律。你將學到:
致富關鍵在建立「有錢人品格」,養成哪些習慣投報率最高?
哪些職業最有致富潛力?創業、師字輩專業職、上班族的致富路徑各有不同
股票?債券?基金?房地產?投資主力該放哪裡、如何判斷進場時機?
趁早開始利用複利的力量帶來長期回報,養成儲蓄的紀律
財務槓桿如何控管風險?為什麼短期債務是最可怕的小偷?
怎麼算出日常支出的「水位線」,妥善分配收入,付完帳單還能經營長期投資?
所有投資的魔鬼都隱藏在稅務的細節中。如何聰明合法節稅?
給普通人的14個穩健投資法則,聰明管控風險,報酬最大化
追求財富不是貪婪,而是對自己與所愛之人負責的表現。
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億萬富豪,但你可以早一步脫離被錢追趕的日子,
釋放被工作綁住的時間,留給你更在乎的人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