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疫情,他「被迫」島內旅行,卻意外豐收。
身為建築學者,李清志想必遊歷過數不清的世界建築,並從中參透建築、歷史與人的生活之間的關係。未想一場疫情,哪裡都去不了,他卻反思起,自己和這座島的連結,自己是否曾試圖理解養育他的這片土地。 於是,他起身出走天龍國,步履遍及這整座島嶼,他又走一趟野柳,他去到員林看穀倉,或是搭上集集支線??眼前所見,令他耳目一新,而這些地方,又將帶他前往何處?
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,好好被愛?
愛情腳本寫了又寫,總跨不出某個檻。而其實,那道檻源於某個更久遠的記憶。
詛咒的最初,是一段珍貴的友誼。
這是受害者和加害者共同訴說的故事,當立場不同,也就形塑出不同的結果,而一樣的是,詛咒的最初,都有著溫暖的過往。   身為製作詛咒物家庭的成員之一,主角無時無刻目睹著各種故事上演。未料,最精采的莫過於爺爺為了報復讓好友含冤而死的酒商,親自製作了一盞兔子燈,並想方設法送到對方手中。日以繼夜,爺爺耐心等待,而詛咒能否應驗,或是,反撲回布下詛咒的人身上?
烏克蘭,臺灣從不知道,原來我們的處境那麼像。
當下的烏克蘭,正飽受一旁現代帝國的催殘;而在臺灣的我們,則一再地受到鄰近大國的實彈威脅。的確,若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,我們的確從不知道,原來,烏克蘭和臺灣的處境那麼像。 由此,我們更因多方了解烏克蘭,跟隨作者,從政治、文化、經濟和民族等多個角度認識這個國度,從而理解,在烏克蘭獨立這麼多年後,莫斯科為何仍不願放棄這片土地。照見自己,烏克蘭無疑是臺灣的活教材。
只要活著,就會有希望!
沖繩,更早以前為琉球國,曾同時向大清及日本朝貢。正因如此,雙方都認為,琉球屬於他們,又不屬於他們。之後,又莫名地成為日本國土的一部分,並被改名為沖繩。二戰後,美軍接管,島內自此更是衝突不斷。在這以矛盾構築的地方,為搶回故鄉的島內戰爭於焉展開。 徒手的島民和軍備、物資充足的美軍,兩方交戰,或許死傷才能帶來希望,而誰才是最後贏家?
電子書 NT$ 419
紙本書NT$599
重新尋回丟失在時間裡的細節!
白色恐怖已過了半世紀之久,當二十一世紀初,這些受難者的家書終於送抵他們在世的家人手中時,這些收信人或收信人的後代手中所承接的,無疑臺灣曾歷經的傷痛年代。那是家人封存已久的祕密,不能言說,而今,他們總算不只了解梗概,更是清楚這其中的細節,以及過世家人的未竟之夢。我們或許不必時時被提醒,卻不能忘記,不但不能忘記,更不能重蹈覆轍。
當一場反抗運動進入日常,其中的人該如何反應?
日常是規律的、無聲的。而當一場反抗運動進入日常,生活在其中的人,該如何反應?青春正盛的運動者梁莉姿在反抗後,瞬間蒼老,這是這個世代香港年輕人的悲歌。於是,她在《日常運動》中,描述了各樣人生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運動時,他們的日常生活樣貌又是如何:想方設法維持原來的步調,或順應潮流,或服從國家機器。如果生在自由國度的我們不在意,我們可能有一天也將面臨失去,到那時,你將成為反抗者,或是安靜的信徒?
往前邁進,追求真正的幸福吧!
貧窮少年喬凡尼在被同學嘲笑後,獨自跑向附近的山坡仰望星空。不覺間,他竟搭上前往銀河站的列車,同行的還有好友卡帕涅拉。在這趟旅程中,他們遇到好多人,而除了喬凡尼,其他人都只有單程車票,也都帶著各自的故事前來,並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。乘客一個一個下車,喬凡尼漸漸明白,所謂幸福,便是為身邊的人帶來幸福。《銀行鐵道之夜》的旅程,散發著淡淡的哀傷,讀畢,心上卻感覺飽滿。
什麼叫做「病好了」?童年的傷,真能治癒嗎?
當成人的你身體裡住著一個日夜哭泣的孩子,你該如何面對人生?2018年發生在加州的虐童案,12名孩子遭父母囚禁、施以暴行,早已奄奄一息。《少女A》以這起案件為起始,逐一訴說這幾個逃出來的、獲救的孩子往後的生活。原以為都過去了,逃出來的少女A竟成為生母的遺囑執行者,被迫找回手足、回到恐怖屋。過往,又再度回過頭來對她蠶食鯨吞。
由於內在空洞,才懂得謙卑,才懂得容納。
自出道以來,向來是二線演員的松重豐,你或許連他的名字都想不起來,只記得他的臉。直到《孤獨的美食家》上映,觀眾漸漸著迷於他享受美食時的樣子、說出口的每一道料理。 這樣的他,在一次京都之行後,逐漸思考並理解何謂「演員的內在是中空的」。中空,聽來悲哀,卻也因為中空,才足以容納不同的人事物。也因此,我們才得以更正面的看待每一次傷透了心的掏空,因為那都是為了下一次的圓滿。
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?馬上免費安裝~
QR 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