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疫情,他「被迫」島內旅行,卻意外豐收。
身為建築學者,李清志想必遊歷過數不清的世界建築,並從中參透建築、歷史與人的生活之間的關係。未想一場疫情,哪裡都去不了,他卻反思起,自己和這座島的連結,自己是否曾試圖理解養育他的這片土地。
於是,他起身出走天龍國,步履遍及這整座島嶼,他又走一趟野柳,他去到員林看穀倉,或是搭上集集支線??眼前所見,令他耳目一新,而這些地方,又將帶他前往何處?
烏克蘭,臺灣從不知道,原來我們的處境那麼像。
當下的烏克蘭,正飽受一旁現代帝國的催殘;而在臺灣的我們,則一再地受到鄰近大國的實彈威脅。的確,若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,我們的確從不知道,原來,烏克蘭和臺灣的處境那麼像。
由此,我們更因多方了解烏克蘭,跟隨作者,從政治、文化、經濟和民族等多個角度認識這個國度,從而理解,在烏克蘭獨立這麼多年後,莫斯科為何仍不願放棄這片土地。照見自己,烏克蘭無疑是臺灣的活教材。
重新尋回丟失在時間裡的細節!
白色恐怖已過了半世紀之久,當二十一世紀初,這些受難者的家書終於送抵他們在世的家人手中時,這些收信人或收信人的後代手中所承接的,無疑臺灣曾歷經的傷痛年代。那是家人封存已久的祕密,不能言說,而今,他們總算不只了解梗概,更是清楚這其中的細節,以及過世家人的未竟之夢。我們或許不必時時被提醒,卻不能忘記,不但不能忘記,更不能重蹈覆轍。
往前邁進,追求真正的幸福吧!
貧窮少年喬凡尼在被同學嘲笑後,獨自跑向附近的山坡仰望星空。不覺間,他竟搭上前往銀河站的列車,同行的還有好友卡帕涅拉。在這趟旅程中,他們遇到好多人,而除了喬凡尼,其他人都只有單程車票,也都帶著各自的故事前來,並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。乘客一個一個下車,喬凡尼漸漸明白,所謂幸福,便是為身邊的人帶來幸福。《銀行鐵道之夜》的旅程,散發著淡淡的哀傷,讀畢,心上卻感覺飽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