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疫情,他「被迫」島內旅行,卻意外豐收。
身為建築學者,李清志想必遊歷過數不清的世界建築,並從中參透建築、歷史與人的生活之間的關係。未想一場疫情,哪裡都去不了,他卻反思起,自己和這座島的連結,自己是否曾試圖理解養育他的這片土地。 於是,他起身出走天龍國,步履遍及這整座島嶼,他又走一趟野柳,他去到員林看穀倉,或是搭上集集支線??眼前所見,令他耳目一新,而這些地方,又將帶他前往何處?
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,好好被愛?
愛情腳本寫了又寫,總跨不出某個檻。而其實,那道檻源於某個更久遠的記憶。
動手整理,慢慢地,你會愛上自己的家,愛上自己。
從「你最想做什麼」這個問題出發,想像適合自己的家應是什麼樣子。由此開始動手整理,慢慢地,你會愛上自己的家,愛上自己。
未來經濟十大趨勢與生存法則
在剛離去的這一年,你感受到什麼?物價上漲,想買的都缺貨,股市高潮迭起,身邊的人都老了。而你生活中的這些,正是末日博士想要跟你談的。
在黑幕下,我們的愛,是暗影。
在波蘭共產主義的壓迫下,他們的愛,是一股暗流。隨著日漸動盪的局勢,兩人被迫做出選擇:屈從於現實,或勇敢走下去。而這段初戀的悲劇,便在於各自做出不同的選擇,兩人就此往不同的方向邁去。 而初戀,終究是初戀,會活在一個人心中好久好久。來到美國的其中一人,於是寫下這段過往。不像控訴,更像是啟示,自己的人生,原來一直定格在那段相戀的日子,定格在動盪中,僅存的純愛裡。即便受到傷害,你仍是我的初戀。
經濟不平等已是事實,我們又如何從中尋得機會改變?
國泰金買下全家近二成持股,不時有企業併購的新聞,聽在一般人耳裡,只覺富者更富。而這心態,便是皮凱提在本書中所言的其中一種意識形態。 不同於多數經濟學家鑽研短期現象,皮凱提所研究的,是縱觀全球的大歷史,一部關於經濟如何長成不平等的大歷史,諸如帝國主義、奴隸制等。這些無疑構成後來的貧富不均現象,也養成了人們的既定想法,而一旦制度面和觀念全盤皆輸,我們又怎麼期待改變? 於是,皮凱提重磅出擊,提出可逐步實現的方向及目標,以避免經濟的失衡又一次的以一場革命收場。
日本鐵路為什麼是世界上最準確的?
這本書,我們讀來或許五味雜陳。當作者說,日本人將火車準點視為理所當然時,我們是否早已將台鐵誤點一事全然內化了?
揭露民主投票中,野蠻、殘酷的本質。
在這座城市裡,接連兩次開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空白票選舉後,市民的恐懼油然而起。人們不知道的是,原本看似平靜的選舉,暗藏著各政黨間的算計,甚至連排隊投票的群眾中,亦安插有部分情治人員。不知情的、被操弄的,永遠是選民。 投票,到底是真民主,或是一種不擇手段?總在選舉過後,才真正拉開政治現形記的序幕,政黨、政客的真面目,毫不遮掩的公開示人。選舉、投票,在薩拉馬戈筆下,猶如祭壇,無知的人民一一列隊獻祭。而讀者,真的身在其中。
聽說這一天,巴菲特買了台積電。
無論巴菲特買了什麼,總能成為國際新聞,因此,若你想理解投資的世界,掌握瞬息萬變的市場,就必須知道波克夏。觀看波克夏的投資策略,大抵不脫改善現有財務體質、快速取得現金,進而投資,但是,這其中的心法又是什麼? 觀察波克夏股東會三十年,兩位作者彙整波克夏的投資脈絡及思維,並期許讀者從這些投資哲學中,抽離自身所陷入的投資僵局,打開製造財富的眼界。
當修復成為一道課題,該怎麼做,才足以撐起生命?
總有人說,「自殺不能解決問題」。只是對選擇離去的人而言,唯有如此,才是解脫。但被留下來的人,在尊重死者的決定之際,又該怎麼面對傷痛?被留下來的人,該膠著於過往,抑或者,即便已幾近?然倒地,也只能奮力匍匐前進? 江佩津的命運,終究來到這一刻。生病的母親,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,她成為自殺者遺族,也展開了療癒、修復之途。而這本書所寫下的一切,將是未來的她的一記提醒,也是同為遺族的他人,一記相知相惜的擁抱。
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?馬上免費安裝~
QR Co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