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疫情,他「被迫」島內旅行,卻意外豐收。
身為建築學者,李清志想必遊歷過數不清的世界建築,並從中參透建築、歷史與人的生活之間的關係。未想一場疫情,哪裡都去不了,他卻反思起,自己和這座島的連結,自己是否曾試圖理解養育他的這片土地。 於是,他起身出走天龍國,步履遍及這整座島嶼,他又走一趟野柳,他去到員林看穀倉,或是搭上集集支線??眼前所見,令他耳目一新,而這些地方,又將帶他前往何處?
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,好好被愛?
愛情腳本寫了又寫,總跨不出某個檻。而其實,那道檻源於某個更久遠的記憶。
是真實,或是想像,在這本書裡,終將找到合理的面向。
當生活面臨摧毀邊緣,所有居民起而反抗,而環境本身則化作巨人,認定自己死期將近,它索性引發一場土石流,湮滅所有村莊、淹沒水泥廠。 《單車失竊記》出版七年後,吳明益又一次執筆,這次不再只有追尋記憶及家族,而是以《複眼人》之眼,談及環境、地土的傷,以及人類生存的別樣思緒。
突破慣例、規則支撐的體制,以橫向思考的新視野
你是否想過,自己為什麼那麼喜歡Foodpanda、Airbnb、Uber?而這些新創事業,為何在很快的時間內便能擴張版圖?若仔細思考,會發現,這些受人歡迎的新服務,都源起於思考的角度。 從人們只能在街邊等待、攬車,到在手機上自行選擇車款、價位,同樣是叫車的需求,但由此便可知思考角度的重要。需求,一直都在;多數時候,新創事業來自舊有的需求。當一直在舊框架內「深入」思考問題及可能性,是難以有新突破的。那猶如藍海策略,當市場爭相在紅海取得一席之地時,轉頭便可見的藍海,才是創造新市場的所在。
茶室女人心:萬華紅燈區的故事
如今她們依舊濃妝豔?、細心打扮,不只是愛美,更是一種堅韌及生命力的表現。
便利、快速,是否已扼殺了人生?
這本書所談的「速食文化」,完全顛覆了你我的既有想法。「速食」是什麼?其實已不限於麥當勞、肯德雞這類餐點,舉凡便利商店微波食品、家裡的泡麵等,都算是速食。吃下這些食物,對我們有什麼影響? 吃,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卻不只是填飽肚子、滿足口腹之欲,在食物進入你口中前,在你看不見的前端,蘊藏著的,是世界的運轉機制。身為當代廚師,作者對於飲食有更為切身且高瞻的見解,在這本書中,她將一一拆解由速食所形塑而成的文化,如何影響我們生活的步調,乃至世界運轉的方式。
以藝術,向執政者訴說文化認同。
當〈甘露水〉長眠幾十年後面世,大眾這才得知,臺灣不只李梅樹、陳澄波等藝術家,我們還有黃土水。而在此之前,黃土水在哪裡?他留給後人的,彷彿只有隻字片語,人們無從得知,更無法近距離觀看他的作品。所幸這一次又一次的展出,藝術家的一生在我們面前更顯具體了。 其中,最重要的推手,無疑是學者鈴木惠可。她親身走訪各個可能是黃水土作品真跡的所在,無論在日本,或是在臺灣,透過文字及圖像,呈現出他是如何與時代?鬥,為現代藝術沙漠的家鄉注入甘泉,並以〈蕃童〉、〈水牛群像〉、〈南國〉等作品,向執政者訴說他內心的文化認同。
寂寞、孤立仍努力活著的我們,都值得擁的溫柔奇蹟。
  十七年前,就是在這座月臺,他送走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兒,也在此迎接妻子抱在懷中冰冷的女兒的遺體。而他卻仍執意揮舞著手中的旗子,優先引導進站列車。除了工作,他還有能力好好哭一場嗎?
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,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
  所謂奮鬥者的詛咒,是那些夢想實現的人,終將發現,風華正盛時的自己,逐漸走下坡。而此時,是該堅持下去,抑或是轉個彎,但見另一片視野。
民族國家,到底是怎麼來的?
  幾乎是近代,民族國家一詞才逐漸成立,此前,東歐各族群間,共處在一聯邦裡,是和平、多元且融合的。而後,聯邦淡出舞臺,繼之而起的,是一個一個被操弄的民族國家,他們彼此仇恨、勢不兩立,乃至共產主義介入,那又是另一頁的歷史敘事。   時至今日,這些民族國家仍各自獨立,只是各自背負著黑歷史,緩步前行。該如何走向新生,以及能否走向新生,歷史,是否願意再給東歐一次機會,再見共榮的??光?
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?馬上免費安裝~
QR Code